支持率掉到39%,特朗普还在要求中国让步,中方釜底抽薪,关键时刻,美财长捅破窗户纸。那么,支持率39%意味着什么?中方的釜底抽薪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即将迎来一百天,根据近期公布的民调数据,他的支持率只有39%,创下了近80年来,历任美国总统在执政百日时的最低支持率。
详细数据显示,72%的人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引发经济衰退,53%认为经济状况恶化,41%感到个人财务状况变差。同时,政治层面的信任危机加剧,65%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政府试图逃避联邦法院命令,64%批评其过度扩张总统权力,62%质疑其对法治的尊重。
要理解这些数字也不需要太复杂,只要把特朗普的支持率,拿去和历任美国总统在就职百日时的数据做个对比。从二战以来将近80年的时间里,只有两位美国总统在百日内支持率跌到了40%左右——第一个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自己,第二个也是他自己,只是这次,他把自己的纪录又刷新了,从上次的45%掉到了这次的39%。
反观其他美国总统,比如肯尼迪和艾森豪威尔,当年就职百日支持率都超过了70%。里根和奥巴马也都稳定在60%以上,就连特朗普最瞧不起的拜登,当年也比他高出18个百分点。
不过,换个角度看,特朗普其实也可以稍微松口气。虽然横向比较他是垫底的,但他在第二任期还能有39%的支持率,其实已经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尤其是在他执政百日几乎是“百日大乱”的背景下。
我们知道,这一百天里,特朗普在内政上想大刀阔斧地改革,比如让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砍联邦政府开支,打击非法移民,还想控制通货膨胀,但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美股、美元、美债一度接连下跌。在外交上,巴以和谈失败,俄乌和谈也没什么起色,更别提,他一口气对全球185个经济体发起关税大战,基本上也是吃力不讨好。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39%的美国人愿意继续支持他,说明虽然特朗普的很多政策搅得美国国内外天翻地覆,他的基本盘并没有松动。按照普遍估算,特朗普的铁杆基本盘大约占美国选民总数的30%左右,也就是说,除了这些铁杆选民之外,还有接近9%的中间派也在给他投票,这对于特朗普来说,也算是一份不容易的成绩单。
而就在这种时刻,特朗普仍不忘对华施压,就在近日,特朗普在乘坐“空军一号”的途中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公开扬言,除非中国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美国不会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
对于特朗普的强硬表态,中方回应得很直接,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表示,如果美国真心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纠正错误,停止威胁和讹诈,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简单来说,一边寻求谈判,另一边又对华施压的做法,根本行不通,中方也不会接受。
与此同时,中国很快推出了自己的反制措施,堪称釜底抽薪。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了发布会,商务部等六个部门一起宣布,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
根据新政策,退税门槛从500元直接降到200元,退税商品范围扩大,退税商店数量增加,现金退税限额也从1万元上调到2万元,这一系列动作,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消费。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说,目前中国商品的退税率一般达到11%,相当于额外打了九折,优化离境退税,不仅能让更多游客得实惠,还能带动更多国货销往世界市场。
数据已经说明了问题,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旅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入境游客总花费达到942亿美元,增长77.8%,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旅客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消费潜力巨大。
可以说,中国这一招,一方面绕开了美国的对等关税,另一方面把入境消费这块蛋糕做大了。外国人来华消费,不仅对美国加的关税没有影响,还能直接拉动中国内需,而且,再结合去年中国的免签政策,无疑更能吸引全球游客,这些游客来了中国,花钱购物,提振中国经济,是美国无法插手也无法干预的。
面对中方一边优化政策,一边拒绝让步的局面,美方内部也出现了焦虑。美财长贝森特坦言,当前的中美关税僵局“不可持续”,但同时也承认双方并未展开正式谈判,这直接戳破了特朗普所谓“中美谈判进展顺利”的谎言。
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特朗普团队其他成员已是“各说各话”,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声称“每日与中国谈判”,而贝森特明确表示未讨论关税问题,白宫发言人又说“协议即将达成”,这种内阁成员自相矛盾的表态,也暴露了美国政策协调的混乱。
有分析认为,美方频繁释放“谈判烟雾弹”,本质上还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一场舆论战。其试图通过营造“中美接触频繁”的假象,既安抚国内市场的恐慌情绪,又向国际社会塑造中方“被迫妥协”的叙事。
然而,中方以果断辟谣粉碎了这一策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多次明确表示,中美未就关税进行任何磋商,并强调谈判的前提是美方取消单边关税、停止极限施压。这种“以正破诡”的回应,不仅维护了中方立场的一致性,也避免了国际社会对中方态度的误判。中方的目标一直很清晰:让美方先纠正错误,再谈具体条件。
这场贸易博弈未来怎么走,还要看双方的下一步动作,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中方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不会在压力下妥协,而是会坚持自身的发展节奏,用开放和增长回应外部挑战。
历史经验表明,单边主义终将反噬自身,当特朗普仍在幻想“向中国征税建设美国”时,现实早已戳穿谎言——关税成本由美国企业与消费者承担,而中国正通过创新与开放重塑全球贸易规则,这场较量或许尚未落幕,但胜负的天平已清晰倾斜:时间与道义,都不站在美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