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日前,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上,“临沧刚刚好”成为“热词”。临沧有哪些“刚刚好”的旅居密码,中共临沧市委副书记、临沧市市长徐贤说:“除了大自然的馈赠,还有产业的深度链接。”


勐撒镇成为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特色茶旅目的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北回归线在临沧穿境而过。临沧年均气温仅为18.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学年均春天日数335天,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57.83%,2080万亩林地中蕴含着1620种药用植物。临沧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3200年历史的古茶。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209.3万亩;临沧也是最适宜小粒咖啡生长的优势产区,优质咖啡豆产量占全国的15%。


一场包括茶山创意民族服饰秀等内容的“茶潮觉醒”大型茶文化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4月23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的万亩茶园内,一场包括茶文化体验市集、茶山创意民族服饰秀等内容的“茶潮觉醒”大型茶文化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2024年,勐撒镇茶叶种植面积达6万亩,规模连片茶园2万亩,年产干茶0.81万吨以上,总产值约3.06亿元,“耿马蒸酶茶”入选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名录。勐撒镇成为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特色茶旅目的地。


清秀的芒见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依托勐撒镇万亩茶园、千亩稻田、百亩花海的生态颜值,2024年,芒见自然村共接待乡村旅游人数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万元,带动82-2稻米等农产品销售159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还发展了蜜薯、黄姜种植,吸纳群众就近务工8000余人次,增收80余万元。


芒见村开发出稻田观光、茶园体验、旅居民宿等多种业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一直致力于高海拔咖啡种植试验和规模化种植探索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秋珀庄园,建成了37个优良品种的种植资源圃,以及高标准咖啡示范基地2000余亩,庄园生产的咖啡豆在国内专业大赛中屡获佳绩。与农户签订咖啡鲜果收购合同,实现了产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庄园还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天坑景区打造咖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涵盖旅游、研学、度假及消费等多个领域。


秋珀庄园在沧源县天坑景区打造的咖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让游客获得从“种子”到“杯子”的独特体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非遗与艺术的创新表达,也为临沧旅居注入了活力。


孟定镇芒坑村是马鹿舞之乡,这一孟定镇特有的舞种,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孟定镇芒坑村村民表演紧那罗舞,这一流传于傣族民间的拟禽舞,已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弄棒组的南汀画院,绿树成荫,傣族原始杆栏式竹木结构茅草屋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画院由傣族画家何新国于2007年创办,集吃、住、观光、休闲于一体。画院带动了傣寨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以及当地村民每年创作绘画作品2000余件,带动销售芒团棉纸工艺品、文创产品约5万件,傣族竹编约5万件,住宿、餐饮等,年总收入110余万元,解决周边群众务工80余人。


绿树成荫的南汀画院带动了当地傣寨的发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与南汀画院相距不远的芒团村,以盛产手工白棉纸而闻名。2006年,青年艾叶选择回村造纸,在传统白棉纸的技艺上,她又研发了有新鲜花朵、树叶的新式白棉纸,深受游客、茶商喜爱。此后,她成立公司,村里的造纸户们积极加入,开发出20多款文创产品,远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2024年,芒团白棉纸产量390万张,产值780万余元,带动120多人就地就业,人均增收3万余元。


芒团村青年艾叶成立公司,提高了白棉纸的产量和产值,带动了芒团造纸技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芒团村以盛产手工白棉纸而闻名。全村179户中有100多户造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摄

“临沧的‘刚刚好’,不仅体现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中,更在于把握了旅居者对理想生活的多维需求,既不过度商业化,也不失便利与品质;既保留原生态的野趣,又融入现代生活的舒适;非遗不是静态展示,而是融入生活的可参与、可带走的旅居记忆。”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丁玲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