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个“关注”吧。这样既方便咱们一起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感受到更多的参与乐趣,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见解撰写而成,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敬请知悉。

方观承在生命的尽头,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官拜直隶总督,这可是朝廷中一品大员的位置。

回看他的过往,起点却是一个罪臣之后的身份。



一副对联改变命运

其实,方观承最为人称道的政绩,大多集中在担任直隶总督的二十年间。面对严重的水灾问题,他没有选择安坐于衙门之中等待奏报,而是亲自前往河堤与田间实地考察。

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合理分洪减灾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后,确实起到了效果,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有人甚至尊称他为“活菩萨”。后来,人们还为他修建祠堂立碑纪念,在官场中,这种来自民间的认可极为难得。



身居高位从来不是只有赞美与鲜花相伴,方观承晋升迅速,自然也招来了不少嫉妒的目光。弹劾他的奏章频繁地递到乾隆皇帝面前,指责他在天津水灾处理上失职,并且包庇下属。

不过,乾隆帝似乎对他格外倚重,几次风波都被他顺利化解。经历了这些事情,方观承自己也意识到,仅仅有才华是不够的,对皇帝的忠诚以及在官场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同样重要。



可贵的是,即便身处高位,他也没有沾染奢华习气,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始终心系百姓之事。例如,他建议将水灾后无人耕种的荒地分配给无地可种的农民。

对于曾经提携自己的平郡王福彭,他也一直铭记恩情,保持联系。这种不忘本的态度,显然很合乾隆帝的心意。乾隆三十年,方观承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流放犯方观承

说起来,方观承命运的转折点颇具戏剧性,那是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在遥远的黑龙江流放地。

一位途经此地的皇亲贵胄平郡王福彭,偶然看到一家屠户门前贴着的春联,顿时眼前一亮。那字写得遒劲有力,用词也恰如其分,绝非普通屠夫所能写出。经过询问,才得知这是流放犯方观承所作。



于是,福彭让人把方观承请来见面。初次见面时,方观承态度十分谦逊,而福彭也没有摆出王爷的架子。当时,方观承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这让福彭更加确信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年轻人。

福彭仔细打量着这个虽出身不高,却满身书卷气息的年轻人,称赞其才华难得。交谈间,不仅给予了方观承一些银两作为奖励,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承诺将来若有机会,必定举荐他。



当方观承得知对方竟是平郡王时,内心想必是无比震撼的。这次看似偶然的相遇,实际上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其实,这所谓的“被发现”并非全靠运气。在流放期间,方观承靠着写信、抄书、为邻里写对联等笔墨功夫勉强维持生计。他的才学与品行早已在当地小有名气,那副为屠户所写的“刀快能斩壮硕猪……”的春联,只是恰好被合适的人看见罢了。



那位屠户张老板拿到春联后,连连夸赞字迹优美,还特意送上一块猪肉作为谢礼。谁能想到,这一日常的谋生之举,竟然成为了他命运的敲门砖。

方家的衰败,起因于一场名为“南山集”的文字狱。案件的核心人物是戴名世,他编纂了一本名为《南山集》的书,其中收录了方观承曾祖父方孝标所写的一些涉及南明抗清历史的文章。



这在当时属于“大逆不道”的重罪。方孝标本人以文采斐然闻名,曾任翰林学士承旨,方家世代书香,祖父方登峄做过工部主事,父亲方式济也是内阁中书,几代人都在朝中任职。

然而,就因为这些陈年旧文被翻出,整个家族顷刻间土崩瓦解。祖父、父亲被革职查办,家产全部被抄没,全家被流放到极北的黑龙江。



那一年,方观承仅十二岁,他与哥哥方观永亲眼目睹了官兵搬空家产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孩童式的恐惧与不解。

幸运的是,由于年纪尚幼,他与哥哥免于流放的命运,被安置在南京清凉山寺。寺庙的日子虽然清苦,劈柴挑水样样都要干,但方观承并未放弃学习。

白天干活,晚上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抄书,手都生了冻疮,冬天寒冷难耐,兄弟俩只能紧紧相拥取暖。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股信念,坚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在寺庙度过了三年时光后,兄弟俩靠着省吃俭用攒下的一点钱,踏上了前往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漫长旅程。一路上风餐露宿,有时甚至不得不乞讨为生,整整花费了一年时间,只为与家人团聚。

见到面容憔悴的祖父和身体虚弱的父亲时,祖父激动得老泪纵横。即使在流放地,日子依旧艰难,方观承便依靠前面提到的为人写信、抄书、写对联等方式,用自己的才华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庭,同时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



成为一品大员

一旦机遇之门打开,方观承的仕途便显得异常顺畅。几年后,平郡王福彭再次因公务路过,得知方家已不再是流放身份,便兑现了当年的承诺,邀请方观承到自己府中担任幕僚。

这对方观承而言,无疑是摆脱困境,踏上真正仕途的开始。雍正十一年,福彭被任命为定边大将军,出征前,他没有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向雍正皇帝推荐了方观承。



雍正帝了解到方观承的身世,因文字狱牵连而历经磨难,似乎也动了怜悯之心,做出了一个破格的决定,任命方观承为内阁中书,让他随军出征,实地学习。

这给了方观承一个深入接触帝国核心运作的机会。在军中,方观承表现得极为勤奋,牢牢抓住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随后又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



从此,他的官运一路亨通,从直隶清河道台,到按察使,再到布政使,接着是山东巡抚、浙江巡抚,最终荣升直隶总督,几乎是一路顺风顺水。

信源:方观成. 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4-09-0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