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城市,也见证变迁,甚至可能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上海人熟悉的“思南真实空间”,曾在2016年始创后,在五年的时间里播映了超百部精品纪录片,与市民分享影像的魅力。
4月27日,由SMG真实传媒与思南公馆联合创立的“思南真实空间”于上海思南公馆“文学之家”焕新重启。据悉,此次重启后,“思南真实空间”将进一步深化“纪录片+”概念,每月推出精品纪录片放映和主创分享活动,面向社区人群、社会爱好者,塑造“纪录片+”的城市文化IP,提供品牌赋能。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尹欣表示,期待协同合作伙伴,在焕新的空间里,用体现中国式审美和大都市气质的纪录片精品力作和充满创意文化内涵的优质活动,为城市公共空间赋能,推动海派文化传扬,更高质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文化服务。
真实传媒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何小兰表示,城市的发展需要记录,未来将着力塑造文化IP,以内容为核心,以品牌活动为窗口渠道,用社群运营爱好者,吸引更多新用户,提升纪录片团队的知名度和品牌化,放大真实传媒的行业标杆地位,用专业为公司的市场化转型贡献力量。
作为焕新首秀,活动特别设置了“思南真实空间”跨界对话并现场放映城市更新系列纪录片《申生不息》,负责思南书局改建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俞挺以及著名雕塑家周小平也加入了对“人与城市 和谐共生”的话题的探讨。
独具魅力的撞色、“人文心脏”的寓意,让思南书局在改建后成为上海城市空间中独树一帜的存在,甚至成为很多游客来沪的“打卡之选”。如今回看,俞挺坦言一个建筑设计项目的成功是团队的力量,建筑师只是代表团队走到了台前,“说实话正是因为对上海的了解,所以我给了一个充满色彩的方案——上海人就是既理性又浪漫,既实用主义有理想主义,他们有一些乐观主义的精神,哪怕生活再憋屈,也要有一些亮色。所以我们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用在了新的建筑上”。
这些年,俞挺又操刀了很多不同的城市空间的更新与设计。他直言自己不仅希望能够保持城市记忆,也希望能记录当下,为后代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风格。“是不是能够把思南书局作为起点,再到徐家汇书院、上海书城,包括我现在在做的新项目,慢慢地区创造一个我称之为‘上海DECO’的风格?如果能够有幸创造这样的风格,既向先贤致敬又向未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我想这大概就是建筑师能给我们这一代人和城市提供的共同情绪价值。”
在主题论坛环节,雕塑家周小平以代表作《甜西瓜》阐释公共艺术与城市共生的关联:"这件作品源于世博会期间万松园路拆迁,我将西瓜最甜的部分塑成‘2010’造型,寓意市民将最珍贵的生活记忆奉献给城市发展。公共艺术需在审美维度与社会关怀间找到平衡点。”
而建筑家周小平则分享了“雕塑生长在环境中”的理念。自2000年代从德国返沪参与城市艺术规划、公共艺术以来,她已经参与了80多件大型城市雕塑的创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绣》、梦清园的《听水》、浦东国际机场《让礼物起飞》以及世博家园的《甜西瓜》《红苹果》等都成为城市中极为亮眼的存在。她坦言公共艺术要深入百姓,也要有所引领,“当代艺术家必须反映当下的社会情况,也要让老百姓能感受到它的美,所以必须要捕捉住华彩,在创作中表达人和城市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焕新的“思南真实空间”也是同期在思南公馆举办的 2025上海国际花展,思南公馆首届“思南自然而然生活节”中重要的活动之一,与生活节其他室内科普展、露天设计展及系列自然对话等活动自然呼应。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真实传媒首次参与了生活节的市集活动,呈现纪录片系列文创产品,与流动音乐、大师瑜伽、大咖论坛以及工作坊、读诗会等百余场跨界活动“百花齐放”,共同重构都市人与自然的深度联结,构建可持续生活实践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