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8日讯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上海庙矿区,山东能源新矿内蒙古能源通过实施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将“矿井废水”转化为支撑区域发展的“液态黄金”,为能源行业绿色转型、高效发展递交了一份亮眼的“新答卷”。
通过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上海庙矿区新建的4套纳滤系统与2套深度处理装置如同精密的“水医生”,将清水净化率从75%提升至99%,每日可处理1.15万吨矿井疏干水。同时,多级闪蒸分盐技术的突破性应用,成功将高盐废水转化为氯化钠、硫酸钠等工业原料,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的绿色承诺。
“作为上海庙矿区的集中供水工程,水处理项目覆盖长城一矿至六矿、恒坤化工、选煤厂等十余家企业、生活区,形成‘一厂多供’的格局,有效缓解了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的局面。”新矿集团内蒙古能源综合服务分公司主任刘殿军介绍。
该水处理项目每年为矿区供应260万立方米优质生活、生产用水,保障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用水需求,同时输送20万立方米绿化用水为沙漠矿区披上绿装。通过替代高价黄河水,年节约水费超600万元,企业用水成本降低30%以上,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
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新矿内蒙古能源还持续探索“水处理+光伏 +生态修复”的复合发展模式。21.2MW分布式光伏每年提供3300万千瓦时清洁“绿电”,与山东奥美环境合作开发的“浓盐水至洗煤厂”循环系统,更将处理成本降低40%。这种“以水养绿、以绿促产”的创新实践,在生态脆弱的能源富集区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样板。
内蒙古能源权属长城二矿针对当地地下水含碱、含氟量过高,浇灌树木导致死亡率高的情况,将矿井疏干水、生产废水和雨水集中起来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车间,再将处理过的水输送到绿化灌溉系统,解决灌溉问题。同时,该矿还建成井下超磁水处理系统,全面运行井下废水净化工程,对井下生产废水进行治理,应用超磁净水技术,净水能力达到210立方米每小时,每天净水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满足井下防尘用水,提高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实现井下废水“零排放”。
闪电新闻记者 王格 通讯员 闫文芳 徐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