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的“加减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法之一,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变化,在基础方剂上进行药物的灵活调整(增加或删减),以达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以下是常见的中药加减法介绍。
基础加减原则
“加”(增药):针对新出现的症状或病机变化,添加相应药物。
例如:风寒感冒用麻黄汤,若兼有咳嗽,可加杏仁、紫苏子宣肺止咳。
“减”(去药):去除对当前症状不必要或可能产生副作用的药物。
例如:麻黄汤减去桂枝,变成三拗汤。
经典方剂的加减范例
二妙丸(清除湿热方)

有个简单又有效的方子,叫二妙丸。方中只有两味中药,苍术和黄柏。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两药相合,二妙丸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等。
给二妙丸做个加法,加上牛膝,就成了三妙丸。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功效。三药相合,三妙丸的功效还是清热燥湿,但主要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热痛、下肢沉重、小便黄少。
给三妙丸再做个加法,加上薏苡仁,就成了四妙丸。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等作用。有了薏苡仁的四妙丸主要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四物汤(补血基础方)

有个女性经典名方,叫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黄组成。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川芎的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熟地黄的功效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四药相合,四物汤的功效是养血调经,主要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心悸气短及月经不调。
还有个经典名方叫四君子丸,由党参,炒白术,茯苓和炙甘草组成。党参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炙甘草可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四药相合,四君子丸可以益气健脾,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等。
四加四等于八,中药里的四物汤加上四君子丸等于八珍丸。八珍丸补气益血,主要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等。
给八珍丸做个加法,加上益母草,就成了女性名方八珍益母丸。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有了益母草的八珍益母丸可以益气养血,活血调经,主要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淋漓不尽、精神不振、肢体乏力等。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原方:柴胡、黄芩、半夏等(治寒热往来)。
加减法:
咳嗽:加杏仁、桔梗。
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
便秘:加大黄。
加减方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同一疾病,因患者体质不同,方剂需调整。
动态调整:随病情变化(如由表入里、虚实转化)及时修正方药。
辨证为先:加减需基于中医辨证,不可随意组合。
药物配伍:注意“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
剂量调整:加减药物时,常需调整君臣佐使的剂量比例。
中药里有很多这样的“加减法”,是中医“同病异治”的体现,通过灵活调整方剂,既能紧扣病机,又兼顾个体差异,是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
最后,建议在中医师的准确辩证下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保健效果。
审稿专家: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药师 陈日金
作者: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黄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