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300米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寒风裹挟着稀薄的氧气,却挡不住一位驻村工作队员坚定的脚步。2023年5月,东航云南公司员工王永主动请缨,奔赴这片土地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两年来,他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带领村民开拓致富新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扎根雪域:心驻3300米云端

初到团结村的夜晚,王永躺在宿舍床上,数着自己剧烈的心跳。强烈的高原反应如巨石压胸,令他呼吸困难。村“两委”成员连夜将他送往迪庆州人民医院。尽管身体不适,他的决心却未曾动摇:“既来之,则必有所成!”病情稍有缓解,他便全身心投入工作。接下来两个多月,他走访25户脱贫户与监测户,深入了解每家情况,询问需求、困难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一户户熟悉情况,梳理问题,宣传最新帮扶政策,鼓励村民增强信心,借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拓宽致富路,创造美好生活。回首往昔,从初驻村时对村情户情的陌生,到如今能认门、认户、认人,甚至能用简单藏语与农户交流,那些深入农户家的足迹、促膝长谈的时刻、见证农户增收致富的喜悦,都已深深烙印在王永心中。


产业破局:高原特产借“银鹰”腾飞

产业振兴是群众增收的关键。审视村情、反复论证后,王永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协调东航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在节假日及农特产品丰收季,他们在公司内部开展高原土鸡、洋芋、藏香猪、酥油、奶渣、青稞酒、牦牛肉等产品的宣传销售,两年内完成内部员工农特产品采购78000余元。同时,为破解村内“内生动力不足”难题,提升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自2023年起,王永聚焦优化绿色民宿服务、助力乡村持续发展,先后两次聘请酒店管理专家到小中甸镇开展民宿房间规划、网络销售等培训,打造了一支懂技术、善操作、能创新的本地乡村文旅人才队伍,提升了当地民宿经营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服务技能,让民宿产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大爱无言:在高海拔处铸就精神高地

驻村期间,正值女儿高考备考。王永无法陪伴,只能每周三晚通过视频给女儿加油鼓劲。嘴上虽说着不在意,但看到女儿成绩排名下滑,他内心难免伤感。女儿却比同龄人懂事,和母亲一起无条件支持他的工作:“爸爸在做比陪考更有意义的事,他教会我,真正的成长是勇于担当。”女儿话语中满是自豪。在高考父母寄语中,王永给女儿写道:“爸爸在高原奋斗,你为梦想拼搏,我们并肩作战!”七百多个日夜,王永用行动践行着中国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勇毅前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接力振兴: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两年驻村任期将满,王永的脚步并未停下。目前,他正配合驻村工作队长,积极引进优质企业,联系原单位,借助东航物流资源优化运输环节,推动本村农特产品通过消费帮扶、网络销售等多渠道销售,助力农民增收。“驻村时光即将结束,但团结村早已是我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回到城市,站在高楼眺望远方,我仍会想起硕多岗河的晨雾、千湖山的牧场、田埂间青稞成熟的清香……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至关重要。新一轮帮扶即将开启,更多年轻干部将接过接力棒,让‘团结之路’越走越宽。”他的话语掷地有声。

海拔标注生命高度,初心丈量精神厚度。王永用七百多个日夜的坚守证明:真正的丰碑,不在云端之上,而在群众心间。他的故事,是万千驻村工作者的缩影。他们远离都市,将办公室搬到火塘边、牧场里、田埂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振兴战场上书写新时代的公仆情怀。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