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静 王开智 江苏报道

近日,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举报称,有人利用网络平台,公开发布买卖孩子的信息。

4月2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卧底调查,并在江苏丹阳见到了中介人。针对相关情况,当地警方正在展开调查。为何网络贩屡禁不止?济南市青联委委员、山东隆湶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富民对此解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在社交平台上涉嫌非法买卖孩子,那么中介、买卖双方、以及平台,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李富民表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中介明知买卖双方意图拐卖或收买儿童,仍居中撮合、提供帮助(如发布广告、联系交易),则可能构成拐卖儿童罪或收买被拐卖儿童罪的共犯,根据实际参与程度定罪量刑。同时,若介绍行为导致儿童权益受损,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如返还交易款项、赔偿精神损害等。

卖方以出卖为目的,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等,实施贩卖行为,涉嫌拐卖儿童罪。买方明知是被拐卖儿童仍然收买的,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若收买后未虐待儿童且不阻碍解救,可不追究刑事责任;但若收买后又转卖,则转化为拐卖儿童罪,从重处罚。

此外,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发现用户发布违法信息时,应立即停止传输并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若平台未履行审核义务,可能面临被责令整改、罚款,甚至暂停业务的法律风险,同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针对网络贩婴屡禁不止,李富民建议,第一,通过立法明确平台未履行审核义务的连带责任,并加大对伪造证件、虚假亲子鉴定等“洗白”产业链的打击力度。

第二,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平台监管义务。平台需建立“暗语库”,通过AI识别技术屏蔽违规内容,并对私信、评论区等隐蔽渠道加强监控,对疑似贩婴信息进行人工复核,并建立快速举报通道。

第三,通过信息核查系统阻断身份“洗白”。建立出生医学证明电子化平台,与户籍系统联网,实现跨省核验,杜绝黑中介伪造证件,防止被拐儿童通过虚假亲子鉴定落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