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2025年2月28日,随着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一起横跨多省的网约车证件伪造案尘埃落定。主犯李冈因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其余五名涉案人员均获刑罚。



这起由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揭开了网约车行业"P图注册"的灰色产业链,也为新兴业态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治样本。

2023年2月,刚回南通的张强因车辆超龄无法注册网约车,却在短视频平台发现"注册全搞定"广告。支付550元后,他收到经PS修改的行驶证照片,顺利通过平台审核。这种"捷径"并非孤例:安徽司机凡某某用假证绕过驾龄限制,浙江程某某凭伪造资格证上路接单......

一条以黄牛为纽带的造假链条,逐渐浮出水面。

31岁的李冈曾是网约车司机,因账号被封禁接触造假行当。2022年,他通过自学图片编辑技术,在社交平台发布"专业解决注册难题"广告,并发展6名下线拓展客源。

其团伙通过篡改驾驶证、行驶证、从业资格证等关键信息,帮助不符合条件的司机包装资质。经查,该团伙在一年内伪造各类证件77本,非法获利数万元。

在2023年8月李冈落网后,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精准划定打击范围,对伪造证件的核心成员及中介从严追诉,对仅自用且情节轻微者作非罪化处理。通过数据筛查,向网约车平台移送67名假证司机线索,监督封禁违规账户。

事实上,类似案件背后暴露出整个行业监管漏洞。检察官调研发现,部分平台审核停留在形式审查,给PS造假留下空间,甚至存在酒驾吊销驾照者蒙混过关的案例。

2024年9月,南通市检察机关召集当地交通部门、网约车企业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建立预警-整改-核查闭环机制,要求将证件上传模式从静态照片,升级为动态视频,并接入公安机关犯罪记录数据库实施实质审查。

在司法机关推动下,平台企业已建立异常数据实时监测系统,注册异常率下降超70%,司机数量实现健康增长。随着人脸识别、区块链存证等技术的应用,网约车行业正构建起全流程可信认证体系。

对于网约车行业的各种造假行为,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