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暴食和食物成瘾?

暴食是不正常的饮食行为,是出于情感、心理和社会因素的驱动,短期进食量超过了身体正常的能量需求的行为。许多人在暴食后会感到内疚、羞愧和沮丧,这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甚至自伤、自残。更有人为了控制体重,采用催吐、导泻、服药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但没有好的效果,还会带来继发的身体上的风险,比如肝脏和肾脏的代谢紊乱、牙齿的釉质被腐蚀、营养不良或者造成心情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食物成瘾是指对某种食物或者食物的某些成分,如糖、脂肪、盐等产生强烈渴望或无法抗拒的欲望,出现了与药物成瘾相似的行为和心理改变。

它与暴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可以促进大脑的犒赏系统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与奖赏有关的化学物质,这种释放会使人们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导致人们进一步增加对这些食物的渴望。

奖赏系统是大脑中的一组神经回路,它与动物以及人类的行为奖赏和满足感相关。针对暴食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会导致奖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使得人们对这些食物的欲望增加。这种适应性改变与药物成瘾中的耐受性和戒断症状类似。


02

暴食和食物成瘾为何会成为问题呢?

首先,食物的种类和可获得性发生了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获得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受气候、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随着农业现代化和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的进步,高糖、高脂肪的精加工食物产量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且方便获得。这些食物成为了现代人快速满足口腹之欲的首选。

其次,社会变化和心理压力的增加也为暴食和食物成瘾提供了土壤。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食物成为了一种应对和逃避的方式。食物可以给人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和心理安慰,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有些人因为童年创伤、慢性压力、孤独、冲动性强等精神心理因素,增加了暴食和食物成瘾的风险。

最后,从生物学角度,有些人由于多巴胺受体基因、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阿片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及蛋白修饰的多样性,对食物成瘾有更强的生物易感性。


03

如何测量食物成瘾呢?

研究者采用耶鲁食物成瘾量表(YFAS)对食物成瘾进行测评,量表采用打分制,由25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有4个可选答案,分别为“从不”“偶尔”“经常”和“总是”,每个问题分别计0分、1分、2分和3分,最后将25个问题所得分数相加,得出的总分代表成瘾的程度。


04

如何恢复正常饮食?

第一,停止节食减肥,保持正常的能量摄入,确保营养均衡。坚持做到每日的食材种类涵盖主食(全谷杂粮和薯类)、蔬菜(绿叶菜、根茎类、瓜茄类、菌藻类等)、水果、大豆或豆制品、蛋奶、肉类、鱼虾等水产品、坚果,保证各种微量营养素摄入充足。

第二,了解情绪对进食的影响。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或烦躁时,可寻找其他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运动、户外活动、社交,掌握类似正念冥想、生物反馈训练等放松技巧,来转移进食冲动。额叶能抑制犒赏系统的活性,负责执行情绪、认知和约束等高级功能,用于指定计划和创造。如能专注地、投入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获得满足感,额叶就会源源不断地发挥“多巴胺控制回路”的作用,改善进食行为。

第三,向内分泌科、胃肠外科、精神心理科、营养科医生寻求帮助。综合使用降糖药物、抗抑郁药物,接受心理治疗、营养补充或调节、科学减重等,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也可借助经颅磁刺激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实时功能核磁共振神经反馈训练等神经调控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

第四,调动身边的积极资源,与家人和朋友聊聊自己的困扰和目标,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参加一些活动,如匿名暴食者小组等,定期与伙伴们分享感受,增强自信心,减少孤独感。

如您正在遭遇暴食的困扰,希望您能积极面对,理性掌控自己的饮食行为,改善生活方式,科学应对身体疾病和心灵负荷,获得健康、长远的快乐,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神经与精神科专家出诊信息


点击按钮查看实时出诊动态



来源:神经与精神科

作者:刘晓敏

排版:李春慧

责编:曹翠峰 范晓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