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当事人前来咨询 “买房前没发现小区旁有墓地,能否退房” 这类问题。在购房过程中,这样的困扰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及司法实践的角度聊一聊,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
想要退房,总体而言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符合法定的退房条件,比如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二是符合合同约定的退房条件,像合同中明确规定 “若存在 xxxx 情况,可退房”;三是协商退房,即买卖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解除购房合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拟定的合同往往不会轻易给购房者留下可直接退房的条款。所以,购房者若想成功退房,大多只能寄希望于符合法定退房条件,或者与开发商协商达成一致。
房屋周边存在墓地,通常被认定为不利因素。依据相关规定,开发商有义务在售楼处显著位置,公示项目红线内外的各类不利因素,例如墓地、站等。一旦开发商未履行告知义务(如:未在售楼处内未进行公示、合同内缺失《不利因素告知书》);或者存在恶意隐瞒(如:购房人明确询问时,工作人员仍刻意不告知)购房者都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但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开发商虽进行了不利因素告知,却暗藏 “小心机”。他们可能将公示内容放置在售楼处的偏僻角落,或者把《不利因素告知书》夹杂在一堆合同和文件中,让业主在不经意间签字确认。当业主们发现问题后,才惊觉自己已经稀里糊涂地 “认可” 了这些不利因素。
在这种情形下,仅以周边存在不利因素为由要求退房,难度着实不小,业主们也往往陷入被动局面。不少当事人向我倾诉,他们拿着合同找开发商协商,得到的回应却只有一句冰冷的 “您已经签了《不利因素告知书》,我们事先已经告知过您了”,协商之路就此阻断。
不过,我们也不必灰心,这里有一些实用的维权方法。当与开发商协商不成时,业主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首先,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合法途径,对购房项目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一旦发现项目存在违建、质量缺陷、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问题,便可依据实际情况提起违法查处申请。若相关部门未在规定时限内履行职责,还能进一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将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行为与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责紧密关联,向开发商施加压力,为维权争取主动。
其次,仔细研读《不利因素告知书》,核查其中对不利因素的说明是否详细、明确。有些开发商会故意使用模糊表述,如 “周边可能存在历史墓葬”,却不告知具体位置和潜在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业主仍可通过法律诉讼,要求开发商给予相应赔偿。
此外,还可以采取 “边打边谈” 的灵活策略。随着收集到的维权筹码不断增加,与开发商谈判时就更有底气,从而为自己争取合理赔偿或实现退房的诉求。
房屋周边存在不利因素的案件,因具体情况不同而各有差异。为保险起见,建议大家在购房时,务必仔细审核各类文件,实地考察房屋及周边环境。若已购房并发现不利因素,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好证据收集工作。之后,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维权目标,选择最适合的维权策略,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