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空心菜,它还有一个地道的名字叫做藤藤菜。作为成都人最爱吃的蔬菜之一,空心菜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做法,深受大家喜爱。在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天平村,1000余亩空心菜迎来丰收季,每天都有大量新鲜的空心菜运往成都各大市场。

4月25日,记者走进天平村,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高低错落的大棚。踏入大棚,仿若置身翠绿海洋,清新菜香扑面而来。此时,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空心菜。他们手法娴熟,一茬茬鲜嫩空心菜快速被收割入筐,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我家共种了3亩空心菜,产值预计能达到10多万元。”天平村9组的种植户陈林笑着说,“从早上六点开始,我就在地里忙活了,虽然辛苦,但心里高兴。现在每天的产量还没到高峰期,估计平均一亩地能摘40000斤左右。从4月底开始采摘,一直能摘到10月。”

天平村种植空心菜已有二十多年历史。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全村空心菜种植从原来的农户分散经营转变为集中种植,小拱棚也换成了标准化钢架大棚。小小的空心菜能成为村民的“致富菜”,离不开天平村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全村百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服务,共同打开销售市场。现在,农户们不用再上街售卖蔬菜,客户会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



据天平村党委书记周永才介绍,今年全村空心菜种植面积约1000亩,预计总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在这片“绿色经济”的背后,是村“两委”不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天平村大力推动农业设施升级,将300亩矮棚改造为连栋大棚,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连栋大棚就像给空心菜安了个‘智能管家’,温度、湿度精准调控,通风效果好,还方便机械化操作,人工成本大幅降低,产量也显著提高。”周永才说道。


今年,天平村还将新建20亩标准“植物工厂”,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并调节土壤温湿度、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等,进一步提升蔬菜品质、助力农户增收。周永才表示,天平村计划持续推进大棚设施升级,引入智慧农业、科技农业2.0版本,尝试种植其他蔬菜填补市场空白,同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擦亮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暮色降临,成都街头巷尾的火锅店、大排档飘出阵阵香气,蒜蓉炝炒的空心菜在铁锅里滋滋作响,火锅里涮煮的空心菜裹满红油……这些来自天平村的鲜嫩蔬菜,不仅填满了成都人的胃,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从田间到舌尖,从传统种植迈向现代农业,天平村的空心菜产业正蓬勃发展,在满足万千食客味蕾的同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凤

责任编辑:李娜

编辑:杨雪霜

图文:邓璐

视频/剪辑:彭雨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