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deepseek:你怎么看特朗普?
回答:这是一个有高自恋倾向,缺乏同理心,急需被认可,充满攻击性,善于煽动情绪,思维非黑即白的机会主义者。




我问:有什么证据?
回答: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布鲁金斯学会,MIT媒体实验室,皮尤研究中心早在2017年就开启了对特朗普的研究。甚至有27位精神科医生在《纽约时报》联名警告特朗普的心理状态“可能危机国家安全”。2020年,超过800名心理健康专家签署公开信,称其行为符合“恶性自恋”特征。


我再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格呢?讲讲他的故事!
回答:家里有强势的父亲,非常严苛的教育,灌输赢家通吃的价值观;母亲情感冷漠疏离,不允许孩子表现任何脆弱情绪;青少年时期在军事学院获得“必须成为制定规则的人”、“只有通过对抗才能解决问题”的人生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特朗普的诸多行为都是对童年创伤的重复性补偿:例如通过不断证明自己“比父亲更成功”来消除被贬低的恐惧;用攻击性姿态避免重蹈兄长“软弱”覆辙;以物质炫耀缓解母亲造成的“不被真正关爱”的焦虑。
当然不能说特朗普一点不好,至少人家活得很自洽。开篇说特朗普,还是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可以从中学点什么呢?
童年经验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研究发现:孩子体验到来自亲子关系中更多焦虑、恐惧、悲伤、无力、愤怒时,他们成人后的人格也多半充满了负面情绪和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个人格底色,是父母给的!
据说今年三月开学以来,医院的“厌学科室“又人满为患。我俩娃也会说“不想上学啊!”其实,真不是孩子出问题了,孩子怕苦怕累,而是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很让人发愁。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真的帮助孩子们呢?
我想,至少我们可以做三件事:
1.听孩子抱怨、发泄情绪、理解他们确实不容易。高强度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不是只有中国的孩子这么强大?
2.给孩子希望,别总打击、批评、否定。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做了一个小老鼠的实验发现:在小老鼠即将被淹死的时候捞出来3分钟再扔进水里,它可以从原来挣扎15分钟就死掉到坚持60小时。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追踪了15年的研究发现:心里有希望的孩子抗挫能力提高58%;在家庭变故中,希望水平每增加1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下降19%。而且希望比智商更能预测学习成绩,换句话说:心里有希望的孩子更爱学习。同时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更强:希望感强的青少年同伴关系质量评分高41%;在欺凌受害者中,希望水平前25%者抑郁发生率仅为7%(对比后25%的63%)。
3.给孩子别样的生活体验。生活是什么意思?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活:它的繁体字是左边三点水,中间是耳朵的耳,右边是舌头的舌,活字的第一个意思是水流不断,也告诉我们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生命就不可能“鲜活”起来。所以,真正的生活就是要脚踏大地,在有土有草木有水的地方(大自然)活动起来,生命才可能生机盎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