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据四川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管理中心

4月25日上午,在四川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80后”郝先生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从右臂流出,经过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又从左臂缓缓输回体内。4个小时后,郝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四川省第86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郝先生今年45岁,是某保险绵阳中心支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2019年,在一次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他留下血样,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登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隔6年,也就是2025年2月,郝先生突然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起初,他以为是诈骗电话,没想到经向红十字工作人员求证竟然是真的。随即,郝先生斩钉截铁地回复:“我愿意全力配合!”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郝先生(中)和家人合影

这一决定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妻子在得知消息后,内心充满担忧。为了打消妻子的顾虑,郝先生还当起了宣讲员,耐心地向妻子科普捐献的知识和意义:“如果是我们自己的亲人在生死边缘,一定也渴望有人能伸出援手。”最终,妻子被他的坚持打动,转向给予他全力支持。郝先生回忆接到通知时的心情:“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能帮到别人,这是一件‘双幸运’的事。对我来说,获得了一次救人的机会,对患者来说,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


捐献前郝先生和妻子的对话

为了能成功捐献,郝先生调整了作息,期间戒酒、戒烟。然而,在体检前,一个小插曲又让郝先生陷入了短暂的紧张。本来,对于捐献前的体检,他丝毫不担心,但是突然感冒了,一向害怕去医院的他,更怕打针的他,为了快速恢复,选择连续4天打针。“我从来没有见过我先生这么紧张,哪怕是我生孩子的时候。”郝先生妻子接受采访时开玩笑说。

随后,郝先生在工作极其繁忙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参加抽血、体检等筛查工作,并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健康体检等一系列程序。按照计划,郝先生被通知于4月捐献造血干细胞,并将捐献信息告知单位,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4月21日,郝先生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家人共同陪同下,开始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为捐献前做好准备。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郝先生妻子全程陪伴

采集当日,郝先生在妻子和儿子全程陪伴下,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结束,郝先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给孩子做好表率,我自己的父母是这样做的,我也想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做好表率。我有两个儿子,他们知道我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后,都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说起儿子们,郝先生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儿子树立榜样,传播正能量,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冲上去,能帮一把是一把。

“爸爸真的很伟大,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郝先生大儿子说:“我会更加珍惜生命,也会向身边同学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