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殿堂中,山水画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与深邃的文化底蕴,一直吸引着后人的目光。宋代这个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不仅见证了众多杰出画家的崛起,更诞生了无数传世佳作。而朱锐的《松溪逢友图》,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幅佳作。凭借其精妙的笔法、深情的描绘以及所蕴含的深厚社会意义,宛如宋代山水画中的一颗耀眼星辰,熠熠生辉。研究古代书画时,特别宋元时期的作品,只落穷款或不落款的佚名书画,对考证带来了诸多不便。查找参考资料及各类画史和美术史的途经中,甚为费时或一时无从入手。本幅朱锐的《松溪逢友图》就是其中之一,关于朱锐的记载极少。同时对考证也带来了相对的难度,好在在原作上钤有收藏印,才能慢慢地打开本幅作品背后传承的历史,流传经历曲折而漫长的故事,待一一解析和考证了。



品名:松溪逢友图设色纸本纵88厘米橫37厘米

款识:朱锐

钤印:无

作者简介:朱锐(约1095~1160年),约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出生。宣和元年己亥(1119年)进入宣和画院待招,来源《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第三十六页。后又在绍兴元年辛亥(1131年)复入画院授迪功郎,赐金带。(来源《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第四十五页)。河北人,擅山水,工雪景,师法王维,所画多骡纲、雪猎、盘车、行旅等题材,表现了车辆、旅人、跋涉于荒寒苍凉的溪山之间的艰辛之状。形象真实,主题鲜明,情景动人。有《盘车图》(又名《溪山行旅图》)传世。溪山行旅图、绢本淡设色,纵26.2厘米,横27.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形容布置曲尽其妙,笔法类张敦礼(《图绘宝鉴•卷四》有记述)。

鉴藏印:王姊图书(朱文)、奎章阁宝(朱文)、索额图(朱文)、书画舫(朱文)、毕泷涧飞氏藏(朱文)



藏印简析一:王姊图书即祥哥剌吉(1284~1331年),又称桑哥剌吉,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的曾孙女、元武宗之妹、元仁宗之姐、元文宗之姑。武宗时封“鲁国大长公主”,仁宗即位,进号“皇姊大长公主”。蒙元皇室中不只有公主参与书画的收藏活动,公主的女婿元文宗(图帖睦尔)成立了奎章阁,与学士文臣们观览图籍、参与艺术鉴藏,使用“天曆”、“奎章”收藏印。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也有“宣文閣寶”印,都曾有重要的宋元书画收藏。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祥哥剌吉曾以公主身份主持祭祀过孔子仪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祭孔人,还立下《皇妹大长公主懿旨释典祝文碑》,碑文中赞扬孔子的儒家教化,并禁止他人亵渎孔氏家族的林木土地,表现蒙元皇室对儒家文化的推扬与保护。

而此印“王姊图书”朱文印的发现,可以断定在“皇姊图书”印章历史之前,只少前推了几年。因为海山元武宗(1281~1311年),在一三0七年即位登基,在位四年,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当时祥哥刺吉尚年纪尚轻,但自幼在宫中长大,加上老师们的引导,天性对书画感兴趣,而此印的产生大约在铁穆耳元成宗(1265~1307年),一二九四年即位,在位十三年,忽必烈的孙子,享年四十三岁。也就是“王姊图书”祥哥剌吉的父亲,而这枚“王姊图书”的收藏印应在父亲在世之前就有了,但试用时间不长,大概在一三00年至一三0六年之间,也就是祥哥剌吉十七至二十三岁这段时间,所以留世作品中目前还是首次发现,再因用印时间短,那是王姊还年轻,在思想上还未成熟。

探其原因有二:其一,这枚章的来源应是其弟孛儿只斤.爰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为姊所刻,也许是请王公大人为姊所刻,或许自己亲自镌刀,但且一时无从考证也。因当时他们娣弟之间关系甚好,共同学习,特别是这个弟弟(此时他们都是王子),弟弟看到姊姊(此时应该是长公主)勤奋好学,又对皇室中书画特别感兴趣,特地为她设置了这枚“王姊图书”长方形图章,印面长九点五厘米、宽五点五厘米,四字放居中,两侧各添一条赤龙,左侧龙头向上、右侧龙头朝下,首尾相连,尤似空中当舞之状。赤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特征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本草纲目》中称“龙有九似”。且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龙是表示力量、权势、高贵、吉祥的象征,在悠久的王朝更替中,龙便是天子,是帝王的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势是当时人们的向往。其二,此时的祥哥剌吉年纪尚轻,但学识已经渐渐丰富,再加上皇室中藏品丰富,自己喜欢的作品中钤上弟弟为她刻的章,也属自然顺理。



藏印简析二:奎章阁宝即元代文宗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计四年。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次子,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之弟。原为殿阁名,在兴圣殿西廊。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设立奎章阁学士院。阁内收藏古器物及图书甚多,聚集文人学士,鉴赏文籍,兼备皇帝咨询。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罢。现存古代书画,不少曾经奎章阁收藏,钤有“奎章阁宝”、“天历之宝”印。元文宗自幼成长于汉地,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是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的一位。天历二年(1329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元文宗在位期间,燕帖木儿独专朝政,奢靡无度,吏治渐趋腐败。

文宗的汉文化修养超过在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的书法,“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诣”。他还会作画,所绘“万岁山画”草图,“意匠、经营、格法,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他曾经转辗流落于江南、海南和荆湖,对当时民情也应有相当的了解。不过,文宗却处在一个很难有所作为的时代。天历年间连续两次重大的变故,致使蒙古色目上层人心离散。两都战后遭籍没财产的官员贵族在百人以上;对隔绝在围城中的上都官员,后来虽然停止追究,但很多仍被削去官职不复任用。明宗被弑,蒙古朝官中即有人“移疾不出”,有诸王、高级官员甚至西域名僧参与的“谋不轨”案接连发生,有的迳以“明宗太子”为号召。

天历元年(1328年)四川平章政事囊加台举兵,实际上是“欲翊戴明宗”;和世一死,文宗担心原已诏赦的囊加台复举事,立即以其“指斥乘舆,坐大不道弃市”。云南行省丞相也儿吉尼是武宗旧臣乞台普济之子,本人亦曾扈武宗镇北。天历元年文宗即位后,两次召也儿吉尼入朝,不至。他不大可能站在上都一边反对武宗后人;抗命不至,当是出于效忠和世的立场。二年三月,也儿吉尼大概犹疑动摇,想要投奔文宗,故被云南诸王及其他省官黜斥,取道八番赴大都。六月,明宗南归途中曾赐驸马脱必儿钞千锭,往云南。直到明宗暴死、文宗再即位之后,云南诸王秃坚等才最后改变观望态度,于至顺元年正月公开称兵。战火弥漫整个滇东北,元廷先后调四川、江浙、河南、江西、陕西、朵甘思、朵思麻等处军队,历时年余,方始平乱。自忽必烈朝以来,蒙古高层内部的躁动不稳,以文宗朝为甚。所以陈思谦在至顺元年“建明八事”,除了“正君道”外,最先提到的就是“结人心”;虞集为殿试拟制策,亦首以“劝亲亲,体群臣,同一风俗,协和万邦”为问。由于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限制,文宗临朝四年间,只好专心着意,以追求振兴文治的表面效果为满足。通过建立奎章阁学士院和修撰《经世大典》,他将当时几乎所有的名儒都笼络在自己周围,用虚崇文儒的手段来收揽汉地民心。 (未完待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