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祁镇,经常被人戏称为“瓦剌留学生”,因为他曾在御驾亲征时战败,当了瓦剌人的俘虏。
虽然朱祁镇的遭遇很是滑稽,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瓦剌”是明朝不得不小心提防的大敌。不过,“瓦剌”似乎只是昙花一现,自从瓦剌撤回草原后,就没了动静……
林中之民
在最早的时候,瓦剌其实不叫瓦剌,他们叫斡亦剌。斡亦剌在唐朝时便出现了。不过唐朝时的北方大敌是突厥,斡亦剌只不过是突厥的手下。
后来大唐出兵灭掉东、西突厥之后,斡亦剌又被大唐统治。
说是统治,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警告他们不要作乱而已。
唐朝时期的斡亦剌很老实,他们的强盛期一直到明朝才会出现。
而在宋朝,北方的辽国“契丹人”崛起,随后又是金国“女真人”崛起,斡亦剌根本没有机会。
一直到后来蒙古帝国的“蒙古人”崛起,斡亦剌才稍微有点名气,但是这一次,他们站在气运之子的对面。
蒙古帝国的崛起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
铁木真的家族曾经十分强大,但是由于铁木真的父亲作恶多端,导致整个部落被群起而攻之。
铁木真的父亲去世之后,部落四散逃命,铁木真一家只能卑微度日。
铁木真长大之后,为了给父亲报仇,他找到了父亲的好兄弟王罕,希望能借助他的力量,复兴家族。
王罕见铁木真这么有志气,于是便答应了他,不仅给了他土地,还给了他兵马。
但是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并不想看到铁木真带领家族再次崛起。
于是,其他家族的人便联合起来,开始针对铁木真的部族以及王罕的部族。
当时的斡亦剌只是一个小部族,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加入“反铁木真联盟”。
只不过这个联盟就如同“十八路诸侯讨董联盟”一样,全都想着自己的利益,完全不为大局考虑。
因此,他们这些人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上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完全无法击败铁木真。
尼采曾经说过:“无法击败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
铁木真带着自己的族人积极发展,很快便成了草原上最强大的部族。
而斡亦剌也只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公元1207年,已经发展起来的铁木真命令自己的大将出征,而他们的征伐目标,就是以斡亦剌为首的“林中之民”。
当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斡亦剌人面前时,他们根本不敢反抗。
当时的斡亦剌首领,直接化身带路人,领着铁木真的大军消灭了其他的部族。
不久之后,斡亦剌首领就被带到了铁木真面前,为了奖励他在这场战争中的积极表现,铁木真答应让他当贵族,并且打算与他的家族建立联姻。
从此,斡亦剌便成为了蒙古帝国的一部分,铁木真即位成吉思汗后,还将斡亦剌建立了千户制。
争夺汗位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大汗之位好似成为了一种诅咒。成吉思汗的后人为了争夺汗位,闹得不可开交,尤其是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斗,直接让蒙古帝国分崩离析。
阿里不哥虽然是忽必烈的亲弟弟,但是兄弟两人互不相让,都想坐上这大汗之位。
双方闹掰了之后,斡亦剌也被波及,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投奔阿里不哥,还是投奔忽必烈。但是当时的局势很复杂,谁也看不出来。
于是斡亦剌便分为了两支,一支跟随阿里不哥走,一支留下来追随忽必烈。
无论最后谁赢了,都能保证斡亦剌不会断绝。
这场内战的最终胜利者,是建立了元朝的忽必烈,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斡亦剌的发展,毕竟他们之前分了家。
元朝末年,朱元璋他们在南方打得火热,元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南方,根本无暇顾及北方,斡亦剌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迅速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并未偏安一隅,他的目标是将整个中原拿回来。
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元朝朝廷被赶回了草原,建立了北元朝廷。
虽然他们已无法对中原造成威胁,但是明朝并不想让他们继续存在下去,多次发兵进攻。
而此时的斡亦剌已经改名为瓦剌,他们趁着北元朝廷衰落之际,直接宣布独立,不再是蒙古大汗的下属。
此时的草原上有三大势力,最强大的一方就是瓦剌,他们占据了蒙古草原西部,因此明朝又称他们为西蒙古。
然后就是鞑靼,他们就是元朝的残党,占据了草原东边,因此被称为东蒙古。
第三就是兀良哈三部。
瓦剌与明朝的矛盾,是在他们把握蒙古大权之后,而现在的主要矛盾,是瓦剌与鞑靼之间的矛盾。虽然瓦剌不再听命于蒙古大汗,但他们却想拥有蒙古大汗之位。
按理来说,这蒙古大汗之位,应该是忽必烈的后人来坐,毕竟他是那场内战的赢家。
但是阿里不哥的后人并未断绝,他们依附于瓦剌,希望瓦剌能帮助他们这一脉坐上大汗之位。瓦剌人认为有利可图,于是便拥立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即位蒙古大汗。
但是忽必烈一脉的人就不愿意了,这蒙古大汗之位就应该是他们家人来坐。虽然他们现在衰落了,但血脉还在,这阿里不哥一脉的人,怎么这么没有礼貌?
为了夺回大汗之位,忽必烈一脉与阿里不哥一脉再一次发起了战争。
但是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阿里不哥这边根本守不住大汗之位,大汗之位就又被夺走了。
瓦剌人很生气,为了帮阿里不哥的后裔坐上大汗之位,他们又开始给新上任的大汗泼脏水,说他行为不端,而且根本不会治理国家。
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认为这位大汗不好,他们只是为了找个理由发动战争。
忽必烈一脉的后裔马上就被拉了下来,阿里不哥的后裔坤帖木儿登上大汗之位,瓦剌也因此获得了许多特权,而且他们还掌握了整个蒙古的实权。
昙花一现
瓦剌部掌握蒙古大权之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准备,他们成功统一了蒙古。
而在蒙古统一之后,瓦剌人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对大明动手,由此引发了土木堡之变。
但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内马上就发生了矛盾。
当时的大汗为脱脱不花,丞相为也先,他们两个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内战。整个蒙古都发生了动荡,瓦剌内部也发生了分裂,瓦剌的鼎盛期也因此结束了。
明末清初之时,瓦剌已经分为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还有依附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
其中就属准噶尔部最为出名,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才将准噶尔部掀起的叛乱平定。
土尔扈特部也很有名,他们为了回归祖国的怀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现如今,这些部族已经消失,他们有的加入了满族,有的加入了藏族,还有的彻底加入了蒙古族。
其实不管怎么说,不管他们之前做了什么,现在的他们也还是中华民族,依然是中国人的一员,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也许在历史上发生过“兄弟阋墙”的事件,但是误会终将化解,矛盾也终将消失,我们还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