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吴建国出生在湖南望城县。这个挨着湘江的小村子用青石板铺成的码头。当年17岁的吴建国就是揣着个蓝布包袱,从这个码头出发去参军的。
1979年1月18日,吴建国把领到的军装叠得很整齐,唯独将新胶鞋揣在怀里,因为那是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妈妈告诉他:到了队伍上要听首长的话,母亲用围裙角擦着发红的眼眶,却不知这是最后一次抚摸儿子尚显单薄的肩膀。
在接送新兵卡车上,挤着7个穿新军装的小伙子。吴建国个子最矮,接新兵的那个领导翻档案时看着吴建国突然眉头紧锁说道:你差3月才满17岁,你要不还是回去吧。
话还没说完,这位1米62的小个子突然大声喊道:报告首长,去年发大水,我跟着民兵连守了湘江大堤整整7天!
2月的友谊关外,新兵都在这里演习打靶。吴建国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实弹射击,3发子弹全脱靶。班长说瞄准时要想着身后就是祖国。这个总被战友戏称“湖南伢子”的新兵,开始整夜蹲在靶场练据枪,直到枪托在肩窝压出紫痕。
2月15号半夜,尖锐的紧急集合哨声突然响起来。七连的战士们赶紧面向界碑站好队。月光下那块花岗岩做的界碑上,“中国”这两个字显得那么威严。
连长开始宣读作战命令的时候,吴建国摸了摸胸口放着的信。这信是3天前刚收到的,他妈妈在信里说给他准备了最爱吃的腊肉。
1979年2月17号早上5点15分,在612高地东南边那块儿。突然传来“叮叮当当”金属碰撞的声音。原来是尖刀连的战士绑腿被越南军用罐头盒做的怪雷给挂住了。瞬间敌人3颗红色的信号弹飞到了天空爆炸开来。
吴建国所在的突击组刚从壕沟里跳出来,就被敌人暗堡里的交叉火力给盯上了。二班长吴玉林左胸中弹的瞬间,这个才入伍42天的新兵娃子吴建国,做出了他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他一把抓起班长那把沾了血的56式冲锋枪,枪托上还留着班长拿刺刀刻的"杀"字呢。
接下来这18分钟,当吴建国第三次换弹夹的时候,枪管烫得已经根本抓不住。在他枪口下已经撂倒了3个越南兵,最近的那个离他就不到10米远。子弹壳掉地上叮当的响,加上钢盔在地上滚的声声混在一起,就跟死神奏的交响乐一样。
早上7点20分,暗堡里的重机枪突然打得更凶了。吴建国眼睁睁看着冲在最前面的战友一头栽倒在地上,钢盔撞到石头上,溅起好多火星子。他赶紧去拿腰上的手榴弹,结果一看左胳膊已经被子弹片子打穿了。他只能用嘴咬开手榴弹的保险环,这一咬满嘴都是硝烟和血的味儿又苦又腥。
暗堡被炸得塌下来的时候,这个只有1米62的小个子战士,完全不管战术上该怎么打,直接像猎豹似地朝着射击孔扑过去。离目标还有5米远的时候,重机枪发出带着火星的子弹,直接穿透了他的右肺。
此时吴建国倒在地上,脑子已经迷糊了,这时他听见有人穿着皮靴踩碎石子的声音。烟雾里有个越南上尉黎文雄慢慢走过来,他打算去拿那把刻着“杀”字的冲锋枪。
看着奄奄一息的吴建国,不知此时他从哪来的劲儿,突然双臂如铁钳般死死抱着越军官咽喉,向着200多米高悬崖边上滚去,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掉下悬崖。
当战友们哭着把他和敌人的遗体分开时,在吴建国左边胸口的口袋里发现了半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妈站在老屋门口的样子,已被子弹给打穿了。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的字,还能模糊地看清:娘,儿会像界碑那样站着。
1979年4月10日,追授"革命烈士"的仪式上,政治处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吴玉林班长拄着拐杖,将修复好的冲锋枪交给新兵,这是中国军人的一种传承。
同年9月17日,中央军委给他颁发的一级英雄奖章被永久存放在广西某部荣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