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乌克兰军队声称已经在战场上实战部署激光武器。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乌克兰军队高级军官称,乌克兰已经部署了激光武器,并声称乌克兰是最早成功开发激光防空武器的国家之一。据称,这种秘密装置已在战场上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的目标——主要是无人机。“防务新闻”网站称,这种激光武器被命名为Tryzub,在乌克兰语中是“三叉戟”的意思。这是乌克兰国徽图案,表明这种武器是国产的。据称,该武器在实战中击落了“敌方飞机”,但乌军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



激光武(资料图)

实测数据显示,"三叉戟"在110米距离外,能在短短10秒内烧穿1.5毫米厚的钢板,留下一个直径2厘米的洞。这种威力足以让无人机在空中变成一堆报废的电子垃圾。更让人瞠目的是,这款武器的理论射程可达3公里,能轻松击落低空飞行的目标。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它还有击落巡航导弹的潜力。成本方面,"三叉戟"更是让传统防空武器望尘莫及。一次发射的成本仅需几美元,相当于一杯咖啡的价格,而传统防空导弹动辄要几十万美元。

对比之下,美国同类激光系统功率动辄达到100-200千瓦,而乌克兰这款却被专家估计不超过50千瓦。如此看来,"三叉戟"确实更像是技术验证的演示品,而非实战武器。但如此简陋的系统为何还要兴师动众地推出?答案或许是其背后的技术供应商——英国。乌克兰官方坦言这款系统参考英国"龙火"激光炮的设计,英国军工领域的这把"龙火"激光炮背后站着英国国防部和工业界的联合力量。自2017年首次在伦敦国际防务装备展亮相以来,"龙火"已经吞下了约1亿英镑的研发经费。



激光武器(资料图)

然而乌克兰的实战环境让激光武器吃了大亏。 东部前线的沙尘暴天气里,“三叉戟”的有效射程从2公里缩到800米。 有次俄军卡着沙尘天派出无人机群,乌军操作员眼睁睁看着激光束在黄沙中“劈了个寂寞”,最后只能抄起高射机枪救场。因此对付高端武器,激光还是不够看。 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以10倍音速突防,从被激光锁定到命中目标只需6秒,而“三叉戟”至少需要持续照射5秒才能烧穿外壳。 乌军防空部队抱怨:“这玩意儿打慢速无人机还行,碰上真家伙就是滋水枪。 ”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美双方就俄乌冲突全面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达成一致并非易事。不过,俄罗斯和美国正在就这些问题进行对话。拉夫罗夫还提到,尽管双方在国际议程的多数问题上存在利益分歧,但俄美之间的对话正在逐步恢复。双方已经就如何恢复大使馆的正常工作、简化外交官在对方国家的行动等相关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表示,俄罗斯和美国正处于关系正常化以及构建关系的起步阶段。



泽连斯基(资料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要在上台后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但他的态度却反复无常。一方面,特朗普批评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认为冲突本应在三年前就结束;另一方面,他又反复强调要尽快实现停火。事实上,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东扩,无视俄罗斯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长期围堵和打压俄罗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才下定决心发动军事行动。因此,单方面指责俄罗斯或乌克兰都是不公平的。

目前俄乌双方的停火提议仍然僵持着,普京的30小时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还是未知数。泽连斯基的30天提议更是遥不可及。美国的态度又让情况更加扑朔迷离,特朗普的威胁可能会刺激俄乌双方,也可能让谈判彻底陷入僵局。这场冲突不仅影响着俄乌两国,也牵动着全球局势。从能源到经济,从地缘政治到军事博弈,俄乌冲突的每一步都在改变着世界的格局。而停火提议看似简单,实际却复杂得像一盘乱棋。和平的希望就在眼前,却始终遥不可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