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松江新城在产城融合、功能完备、民生服务等领域实现突破进展,规上工业企业达1718家,连续三年全市居首”,这是记者近日从“媒体看新城”松江专场采访活动上了解到的信息。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松江新城正以《2025年松江新城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为蓝图,以产业引领、增强城市吸引力为核心,明确四大聚焦方向、八大专项行动和30项具体任务,致力将松江新城打造成为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此次媒体采访团走进松江枢纽、启迪漕河泾科技园、中山幸福里等点位,试图破译这个现代化新城的发展密码。
产业赛道“精准制导”
根据松江“2+7”产业体系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设施两大主导产业以及先进材料、卫星互联网、智算服务等重点产业,打造“双链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产业布局,发力产业特色赛道。
“我们聚焦新能源设施和仪器仪表领域,编制专项产业图谱,建立‘一赛道一专班’推进机制,加快正泰电源光储一体化基地、科隆测量、知楚仪器生物医药仪器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松江区副区长周诚表示,将深化“产教融合”生态闭环,以松江大学科创源建设为抓手,推动大学城8所高校与新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德国卡尔史托斯公司是专业内窥镜及器械制造企业,这家跨国公司的亚太首个自建制造基地位于松江区的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内,于2024年12月启动试生产,2025年正式量产,聚焦内窥镜影像核心组件,预计覆盖中国50%以上市场需求,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亿元。
作为卡尔史托斯深耕中国市场的“关键落子”,松江基地未来还将根据临床需求拓展产品线,持续输出高附加值医疗设备,赋能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升级。
卡尔史托斯中国区高级质量经理李元华说,“松江区政府对医疗器械产业的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是吸引我们的关键,区政府在土地供给、资质审批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让我们实现了从选址到投产仅6个月的‘松江速度’。”
支撑这类科创企业快速落地的,是松江深耕7年的产业生态布局。启迪科技园副总经理张延军介绍说,自2018年起,启迪科技园便瞄准科学仪器这一赛道,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建立产学研联盟,为国内优秀科技企业提供产业服务,“在我们多年的努力下,松江区的仪器仪表行业从小众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受到广泛支持和关注的产业”。
根据《行动方案》,产教融合是松江新城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布局,将着力推动高校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融合发展。同时,推进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上海松江产教融合研究院建设运行,持续打造更具活力的新城产业发展生态。
在松江大学城极客谷,一批创客正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同探讨新技术在新场景中的应用,园区依托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八校“硬科技+软实力”学科优势,构建科创生态圈。
谋乐网络是松江大学城极客谷里的网络安全领域链主企业,公司创始人罗清篮是松江大学城的高校毕业生。“我们正在打造实时攻防平台,主推的‘漏洞之眼’设备预计服务上千家企业。”罗清篮说,园区有望在2027年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2.5亿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院士工作站”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另一个侧面,让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零时差”转化。
主营电站设备的昱章电气通过“院士工作站”吸纳高端智力和人才资源,解决了发展中技术“烦恼”。“我们与院士联手研发的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是关乎核电站安全可靠启动和运行的关键系统,以往全部靠国外进口。”公司董事长许颖介绍,项目为期三年,完成后将突破行业技术瓶颈难题,为企业发展拓展新领域、新方向。
据悉,近年来松江区致力于推动高校、研究院与企业科研要素对接,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基地、研发平台,目前松江大学城内集聚科研平台130多家。
城市功能实现跃升
随着沪苏湖铁路开通,上海松江站成为上海第三大枢纽车站,年客流规模达2500万人次,有“松江枢纽”的美誉。未来,这里将引进总部办公类企业,打造TOD商业综合体,政务服务大厅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办理苏浙皖的高频事项,努力实现从“流量门户”向“价值枢纽”跃迁。
“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松江新城的‘城市会客厅’。”松江区新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打造“招商就到枢纽来”品牌,举办招聘会、招商路演等活动。下阶段,将加快推进核心区地块收储,结合规划分步推进地块出让和项目招引,放大松江枢纽城市“首站”功能,打造枢纽规划展示、投资创业、企业用工、政务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功能。
松江昊浦影视基地虚拟制片棚内,一部部大片在这里完成拍摄。
“依托影视基地的AI创制生态中心,可实现实时动作捕捉与特效渲染,这里也是《繁花》等热门剧集的重要拍摄地。”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园区,昊浦影视基地配备5000平方米标准化影棚、8K调色棚及长三角首个动捕棚,其水下摄影与虚拟拍摄技术填补上海影视后期空白,充分展示科技赋能影视产业的新生态。
近日,广富林银河人行景观桥成为市民打卡的新地标。桥体流线型钢结构与远处佘山交相辉映,市民在桥上观景、骑行、参加市集,成为沟通银河南北两岸的复合活力空间。这不是简单的交通设施,而是缝合城市空间的“人文纽带”。
新城绿环建设也显现出生态匠心。松江新城绿环以“山水云环”为总体空间意向,规划主脉贯通道约45公里,目前先行启动段17公里的贯通道已开工建设。“绿环串珠”布局7个大师园,中山月季园、石湖荡塔汇森林、泖港砖窑新生等3个大师园年内将启动开工建设。松江还将联动开展沪派江南天马山特色风貌保护传承工作,展现最中国、最江南、最生态、最具上海特征的山水画卷,加快推进首发区域天马书社等项目建设。
松江区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江按照松江新城总体城市设计的蓝图,打造“山水间、上海根、科创廊”的城市意象,形成一批具有卓越辨识度、显示度的松江新城新标杆。
推动人才、土地、项目、资金等关键要素在新城集聚,加大政策聚焦力度,为新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城年内将新增建设筹措2000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和400个宿舍型租赁住房床位供应,满足新市民、城市管理建设者的住房需求。”松江区新城办负责人表示,为助力青年解决来沪求职的“落脚难”问题,松江区今年启用首批7家“青年驿站”,为符合条件的青年提供单次不超过3天、全年累计不超过15天的免费住宿服务。
据透露,2025年松江新城还将持续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商业设施等优质公共服务项目落地,提升新城生活“吸引力”。教育方面,松江今年将完成松江二中改扩建、启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高中,开工建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松江分校,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供应。医疗方面,松江推进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松江分院开工,完成市一南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提升新城医疗服务能级。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