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抛开事实不谈先给你一顿骂

四川的一个学生打电话给教育局举报学校晚自习占用学生就寝时间、饭菜里有“蛆”,接线人员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感觉怎么样?

很正常——经常举报的朋友肯定是这种感觉。

谁让你动不动就打电话举报?

你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就报警、就举报,烦不烦?

你一个打工人不好好工作天天打电话捣乱,我看你还是不忙……

你这点儿破事儿也好意思打电话举报……

是吧——这就是接线人员破口大骂的底层逻辑。

他预设了打电话的人就是在“没事找事”,并假设对方在现实生活里是一个事儿逼,所以对待这样的“事儿逼”“刺儿头”必须先教训一顿。

在他看来,把举报人先骂一顿是一种在混沌社会中传递正能量的正义之举,并且这样的破口大骂能有效地防止更多的“事儿逼”打电话举报。

至于这些“事儿逼”如果真的心灰意冷之后会干啥。

对不起,那就不是他的职责所在了。

他为了“正义”破口大骂对方一顿,已经“仁至义尽”了。

2.“举报”在不同时代的社会学含义

这可不是本人的幻觉,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之前某地警察出警之后是不是先把报警人给训了一通儿啊?吓得那个五大三粗的报警人赶忙解释:我没嚷嚷,我在给您陈述问题。

这样的事情,很多。

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个“预设事儿逼”以及“减少工作量”,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学原因。

那就是一个正常社会对于“举报”这个行为的潜在看法。

说到这个大家一点都不陌生。

在某个发展阶段,“举报成风”,那时候的举报,很显然不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而是为了“揭发”思想问题,说白了那才是真的“没事找事”,是为了让天下大乱。

而在正常的社会阶段,比如现在,举报的含义截然不同了。

现在普通人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民生问题、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占之后,如果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举报”而不是“打回去”,那就说明这个社会是更加文明的。

举报的含义也就成了“监督”与“维权”。

这样的举报,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机制,而不是“没事找事”。

但有些接线人员似乎还受到以前的思想遗毒侵害,认为打电话举报就是没事找事,因此义正词严地对其进行“阻断治疗”,是一件治病救人的好事,是一件主动作为的仗义之举……

慢不说这个思想认知对不对,你教育局的人,就算要教育别人也用不着辱骂吧,你听听他是咋骂的:

“你他妈的给老子好好读书,你这个年龄不读书干啥子”

“你狗日的杂种老子要整你狗日的”

“我代表你老汉儿骂你”

整的还挺好为人师,他说自己确实当过老师,也有这么大的娃娃,言下之意就是平时就是这么骂娃娃的——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啊,全社会都是你娃儿?

而且这种“心平气和的好为人师”是在学生质问他的工号之后,心想坏了,这次碰上懂行的了,骂人没用了……

有这么“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人家好好给你反映问题呢,你上来就骂人?

以前也许有……

以前我们的社会就是这么“教育”人的。

那请问现在还是以前吗?

3.骂你就是教育你

录音被发上网之后,当地教育局迅速发布了公告。

“我局值班人员范某某接听值班电话时,在规劝沟通过程中存在言语失范的情形。现已对范某某给予停职检查,并进一步接受教育处理。”

给我看笑了。

公家渠道举报确实不如百姓渠道发上网好使啊。

丢大人了,但还是在“为人师表”地装X。

对这种辱骂举报人的行为定性为“规劝”。

对这位教育工作者的处理定性为“教育”。

现在晓得他为啥子敢在电话里骂人了吧?

人家是在规劝,即便“言语失范”,也只不过接受“教育”……

咋教育啊?该不会领导再给他骂一顿吧……

记住了——骂你,就是教育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