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武术的修行之路上,尤其是练习太极拳时,前辈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诫弟子和学生,一定要学会“放松”。那么,这看似简单的“放松”,在练拳和实际应用中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作用呢?

  一、松以聚气,丹田蓄力

  松是沉气之基,能让气汇聚于丹田。就拿太极拳练习身法中的“涵胸”来说,它并非是让胸部刻意往里凹,而是要使胸部自然放松,向下松沉。如此一来,气便能顺利下降至丹田。与此同时,两肩需松开并向内合,同时向下松沉,让气顺着脊背下行,注于腰间。再配合尾闾前收的动作,将气上翻至丹田,与前面下降之气在丹田团聚。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初练太极站桩时,要求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这其实就是在放松的基础上,借助这些身法要领把气聚集到丹田。我的师父王敏夫先生曾形象地说,站桩时就像挂在衣架上一样。这句朴实的话,却道出了站桩的关键方法。通过长期坚持站桩,丹田之气会越来越充足。所以,站桩是太极拳入门和保持功力必不可少的练习功法。丹田是气力的根源,有气才有力量,气足则力大。因此,放松得越好,身法越到位,气就越能充分地汇聚到丹田,丹田也正因如此被称为“气海”。


放松得越好,身法越到位

  二、松以过气,力达梢节

  “过气”,或许很多朋友不太理解,它类似于力量的传导。普通人打架时,常常紧握拳头,这样打在人身上不仅疼痛感不强,力量也不大,而且出拳速度很慢,在有经验的练拳人看来,就像慢动作一样。这是因为力量都集中在了拳头上,缺乏整体的力量传导和协调,出拳的力量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而练习太极拳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气力相合,将丹田聚集的气快速高效地传导出去,这就离不开“松”。比如上身要松、肩膀要松、胳膊要松等,只有放松,才能让气快速传导到梢节,出拳时才能将力量迅速作用到对方身上。这就如同农村浇地用的水带,没水的时候它是扁扁的,当水涌来时,水带迅速膨胀,水流顺势汹涌而过,喷射到农地里。但如果在某一端扎紧,水就会停滞无法通过。丹田的气力传导也是同样的道理。


松以过气,力达梢节

  三、松以发劲,刚柔相济

  练习内家拳常讲“刚柔相济”,清代武术家苌乃周先生对此有非常精妙的形容:“善用刚柔者,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他还说“柔过气,刚落点”,我的师父黎朝安先生也常说“柔出招、刚落点”。这意味着发劲时,出势的过程中气是柔的,而落到对方身上的瞬间是刚的,之后又恢复松柔,就像“蜻蜓点水”一般。这里的“刚”,是全身之气集中到一点的体现,也就是要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这一点上,才是真正的“刚”。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气的配合,将气力快速贯通到梢节,所以必须做到松柔,才能高效地发挥出全身的气力,达到发劲刚柔相济的效果。

  四、松以听劲,以静制动

  师父们在讲拳时经常会说“手要软软的”,这里的“软”其实就是放松的意思。只有手放松变软,才能敏锐地感知到对方劲力的细微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迅速做出反应。这就如同在寂静的深夜,集中精神倾听,一点点细微的动静都会被放大很多倍。听劲的道理也是如此。

  而且,手软不仅能听劲,还能让出手速度更快,变化更加灵活。同时,软还能让对方找不到我们的力点,无从下手,而我们则可以以静制动。正如苌乃周先生所说“彼不动兮我不动,彼欲动兮我先动”,以及太极拳论《五字诀》中提到的“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都深刻阐述了放松听劲、以静制动的道理。


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

  五、松以化力,化打合一

  太极拳中的“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吞吐劲”等技法,都要以松柔为前提。就拿“吞吐劲”来说,如果身体不放松,气就无法下沉,气不往下沉就无法吞化对方的劲,更谈不上吐劲了。“左重则左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对方来力时,我们用梢节轻柔地接住,通过丹田的转动来引化其力,使自己处于顺势,对方处于逆势,然后顺势出击。这正是太极拳论所说的“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六、松非散漫,蓄势待发

  需要注意的是,松并不意味着气势散漫。我们要做到内实精神,外示安逸。也就是要将精气神合一,聚集在丹田里,时刻做好出击的准备,而外在呈现出自然放松的状态。就像老虎扑羊一样,外表看似若无其事,内心却早已蓄势待发。


懈又懈来松又松,吾气未动似病翁。忽然一声春雷动,千车万马把阵

  此外,还要做到上虚下实。上虚是因为上身要放松,将气聚集到丹田,所以上身虽松但丹田要实。丹田气足后,要继续将气贯通到脚底,所以腿部要实。腿部通过丹田来指挥胯和脚,构建成一张拉满弦的弓,蓄势待发。正如苌乃周先生所形容的“懈又懈来松又松,吾气未动似病翁。忽然一声春雷动,千车万马把阵冲”,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在太极拳的世界里,“松”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开启了聚气、过气、发劲、听劲、化力等诸多法门,让我们在拳术的修行中不断探索和领悟其中的奥秘与力量。愿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都能在“松”的境界中,寻得属于自己的武术真谛。

  本文是明中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内容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前辈、拳友批评指正。希望大家练好太极拳的功法,掌握好太极拳功法的要领,身体越练越健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