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宏大舞台上,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乎国家的命运与发展。当下,国际局势因美国方面的一系列举动风云突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拉开帷幕。
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的一系列操作,犹如一场闹剧。据报道,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披露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降税方案。这看似是做出让步的方案,实则暗藏玄机。在其中一套方案里,美国政府会按照“是否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将中国的输美产品分为两类,如果美国认为某种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利益没有威胁,竟会对这种产品加征35%的关税,反之,相关中国产品就会面临100%的高额关税。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正常的贸易规则,本质是特朗普政府在维护基于经济霸权的霸王条款。并且白宫发言人还曾表示,若中国希望美国降低对华关税,中国需先与美国展开谈判,充分暴露出其傲慢与霸道。
特朗普(资料图)
自4月2日起,特朗普宣布发起关税战以来,美国国内经济状况急转直下。通货膨胀、股市下跌、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层出不穷,“制造业回流”的承诺沦为泡影,每个家庭的生活成本骤然提高,全美50个州都充斥着反对之声。面对这样的困境,特朗普在4月22-23日24小时内连续三次放软话,表示愿意和中国谈判,甚至白宫还传出会和中国“相当迅速地”达成协议的消息。
其第一次表态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称将会大幅下调对中国145%的关税税率,并表示会和中国“相当迅速地”达成协议;第二次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私人投资者峰会上,宣称中美互相加征关税已使双方贸易难以为继,对中国的贸易战将会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第三次是白宫新闻发言人莱维特称中美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国政府正在为达成协议“奠定基础”。然而,这不过是美国在“光说不练”,正如外交部发言人4月24日所回应的,中国可以与美国展开谈判,但双方的谈判和对话活动必须是在平等、互惠、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回应相当于是打了特朗普的脸,让美国所谓的“求和”显得苍白无力。
特朗普(资料图)
就在特朗普“求和”闹剧不断上演时,三架专机抵达北京,分别是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肯尼亚总统鲁托以及日本执政联盟重要人物齐藤铁夫。这一外交行动意义非凡,直接折射出在亚欧非三大洲的经贸版图上,中国坚持的自由贸易,比美国主导的关税壁垒要有前途得多。
阿塞拜疆位于欧亚大陆的连接处,毗邻里海,是重要能源枢纽地。阿塞拜疆与中国的合作紧密且意义重大,双方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并将建立跨里海能源走廊。据消息,此次阿利耶夫总统于4月22-2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月23日就已会见中国领导人并发表共同声明。这一合作是中国减少对传统能源供应依赖的重要节点,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阿塞拜疆(资料图)
肯尼亚位于非洲腹地,紧邻印度洋。中肯合作成果丰硕,4月22-26日,威廉·鲁托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肯尼亚在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二期、港口扩建等方面与中国有着重要合作。中国投资48亿美元修建的蒙内铁路延长线(二期工程),不仅能使东非内陆国家的物流成本下降约35%左右,还能大大提振区域贸易的活力,预计将为该地区提供200亿美元的贸易增长。此外,中国在肯尼亚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肯尼亚的腰果、咖啡出口量在三年内翻倍。医疗方面,中国援建当地3所三级医院,提供2000个留学生奖学金名额,直接惠及800万东非民众。
日本虽是美国传统盟友,但在这一轮关税战中也被美国针对。4月23日,日本执政联盟重要人物齐藤铁夫乘坐专机抵达北京。他1月曾希望访华,在私下协调后确定此次访华日程,访华首日中联部部长刘建超与其会见,23日与中方高层会见。齐藤铁夫就任公明党党首后,一直强烈希望访问中国,此次携带着日本首相的亲笔信访华,可见日本在关税等问题上也有与中国协调合作、寻求缓解紧张局势的意愿。
三架专机的抵京,标志着中方“反击”的正式打响。中国通过积极的外交行动,联合亚非等各国,共同反对美国经济霸权。未来,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地走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