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4月27日电 (韦欢)4月27日,2025中国(广西)—东盟矿业合作大会、广西国际矿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介绍了中国—东盟地学合作领域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近年来,依托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平台,中国与东盟在地学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中国—东盟国家地学高层交流日趋常态化。先后共同举办中国—东盟地调局长论坛、中国—东盟高校校长论坛及东盟国家矿业专场推介会等10余场、澜湄国家地学合作论坛2场,与东盟国家地矿部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9份,项目合作协议8份,实施合作项目达20多项。

二是地质调查及地学科研领域合作持续深入。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合作完成柬埔寨全境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柬埔寨国家实验室建设及技术人才培训、柬埔寨奥拉地区矿产资源潜力研究评价及中柬岩溶关键带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平台建设等多个项目;与老挝地质矿产局合作开展老挝北部1:20万地质地球化学填图、矿产资源调查;与泰国等国家合作开展特提斯构造——成矿理论研究、岩溶地质与碳汇、海岸带地质调查与防灾减灾等多项地学科学研究项目。开展东盟国家矿产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支撑服务、广西企业境外矿产资源战略性供应安全、东盟国家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矿业投资环境分析等综合研究项目10余项,为企业提供矿业权申请靶区或开展进一步调查的资源远景区近30余处。

三是中国—东盟地学人才能力建设成果突出。自2019年成立以来,东盟学院先后举办东盟国家技术培训班5次,培训技术人员70余人次,招收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300多名,为东盟国家培养了一批地质、资源、水文、环境、工程等领域的人才。

下一步,中国与东盟地学合作将着重从地学项目合作研究、地学成果交流、地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加强,不断深化地学合作领域互通与融合,持续推动中国与东盟在地学领域开展多方位、深层次合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