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漫卷一江两岸

在中国,江城千千万

有一座城市跳脱了这个“模板”

它是“风吹稻花香两岸”

它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田园江城”

当风吹稻浪和莺飞草长

汇成千里江景

大厦高楼只能黯然退场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松花江沿岸耕地与湿地的“双重奏”,摄影师@肖殿昌)


它就是

佳木斯

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

从地图上看

它是中国版图“雄鸡昂首”的顶点

中国的东极之城

当我们深入了解这座城市

就会发现

它不仅位置很顶, 实力也很顶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区位及景点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夜晚,林海幽幽

白色的深空测控天线

遥控“天问”“嫦娥”,遨游苍穹

这是全亚洲最大的深空站

它发出的信号

能触达4亿多公里外的太空

佳木斯是最顶天的江城

(佳木斯66米深空站,位于桦南县境内, 能对深空探测器实施测量与控制,像现实版的“红岸基地”,摄影师@王晓学)


白天,稻浪滚滚

全国每9碗米饭中有1碗来自黑龙江

而这1碗米饭中有1/4来自佳木斯

3000多万亩良田

220多亿斤的粮产

端稳了“中国饭碗”

它是最顶饱的江城

(佳木斯水稻产量占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烤饼/星球研究所)


佳木斯

抬头顶天,仰望星空

俯身立地,默默耕耘

这就是“中国最顶江城

而造就它的可不止一条大江

01

三江汇东极

佳木斯最东端的

黑瞎子岛

它自2008年回归祖国怀抱

成为我国的东极点

盛夏时节,北京时间凌晨3点左右

中国大地的第一缕光线便会抵达这里

天光乍现,一切敞亮

(请横屏观看,黑瞎子岛盛夏阳光映照,雾气升腾,摄影师@肖殿昌)


这个东极点被江河环抱

是一座河流冲积岛

它的面积达335平方公里

相当于10个澳门大小

面积狭小的黑瞎子岛

却能让三江相汇

从它向上游,千川争流

从它向下游,众水归一

(三江汇东极水系示意,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这个东极点

如何让众水归一?

其实答案就藏在

佳木斯的大地之上

盛夏时节

佳木斯入眼皆翠绿

它的土地60%都是开阔、齐整的农田

人均耕地面积14.6亩,位居全国前列

这里就是“北大仓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盛夏7月一片绿油油的农田之上,长虹飞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绝对的辽阔面前

山峰也收起它的锐利

顺着山势柔和的曲线

成片的白桦林、原始红松 等

漫上山岗

秋季 层林尽染,林海奏出“交响”

为丰收的沃野欢唱

请滑动观看,佳木斯桦南横岱山和佳木斯汤原大亮子河森林秋景,摄影师@李珩&吴昊)



这就是佳木斯

它的大地一片开阔

从地图上俯瞰

它坐落在一处东西横长的盆地

内部平坦开阔

外围群山起伏

盆地向东

与太平洋仅有一山之隔

数百万年以来

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

盆地内部大幅度下沉

成了整个东北亚最低平的地区之一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地形图,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黑瞎子岛海拔仅30多米

是黑龙江省的最低点

这个最低平的东极

以一股不可抗拒的引力

让众水归一

向东!向东!

成为众水的“心之所向”

(佳木斯抚远黑瞎子岛“江河逐日”,摄影师@石耀臣)


松花江出发了

这条原本向西流淌的大江

掉转了方向

它集结了来自东三省近7成土地

多达930条的河流

一路劈山开道, 进入佳木斯

(佳木斯汤原县汤旺河,水面澄澈,它发源于小兴安岭,自北向南汇入松花江。摄影师@芦迪)


黑龙江出发了

它从蒙古国境内出发

一路沿着中俄边境,集结950多条支流

抵达佳木斯

在佳木斯同江市与松花江相遇

两条大江气势相当

它们水色分明,原本互不相让

而共同的目标

最终让两河彻底相融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同江黑龙江与松花江相汇,黝黑的黑龙江与浑黄的松花江直到下游40公里处才相融。摄影师@吴昊)


乌苏里江出发了

它从俄罗斯远东山区出发

在中俄边境流淌,集结170多条支流

进入佳木斯

在东极黑瞎子岛,汇入黑龙江

(佳木斯抚远东极广场,右边为乌苏里江,左边为黑龙江汊道[抚远水道],摄影师@龚强)


至此

以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 为首

三江汇东极, 众水归一

“一览江天,大江东去”

佳木斯低平开阔的土地

几乎没有为大江设下任何约束

它任凭大江扭动、再扭动

展宽、再展宽

改道、再改道

(请横屏观看,松花江下游东江湾,上文出自佳木斯建国十周年纪念塔的题词。摄影师@肖殿昌)


如弯月、如走蛇般的旧河道

是江河的狂傲不羁

而宽厚的土地,对它充分接纳

大地上河曲连着河曲

江滩连着江滩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抚远黑龙江江滩,摄影师@陈小羊)


宽厚的大地接纳了三江

浩荡的大江回馈了大地

它们把最好的一段给了佳木斯

佳木斯 正处于三江的中下游段

三条江的干流在佳木斯全长 746公里

河道平均最大宽度达2300多米

雄浑开阔的河水就是“天然高速”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同江三江口水运岸线,同江水运口岸是我国与俄罗斯最早开放的水运口岸。摄影师@常建儒)


通过庞大的水系

佳木斯,下达太平洋之滨

上通东北广袤腹地

自古,它便是一座“东极门户

在满语中,佳木斯(甲母克寺 噶珊 )意为“驿丞村”或“站官屯”

(佳木斯抚远莽吉塔港,年吞吐能力80万吨,是黑龙江省唯一的江海联运始发港。摄影师@石耀臣)


三江竭尽全力为佳木斯

奉上最慷慨的礼物

它们带来清冽的水源

三条大江连通其他大小支流

共300多条河流

每年的 过境水量

足够供应全国半年的用水量

此外,三江上游的大部分地区

山林原始,人烟稀少, 河水纯净

(请横屏观看,清澈的乌苏里江。摄影师@邱会宁)


三江带来广袤的土地

数百万年来

大地的大幅沉降下

大河游移摆动

细流四处漫溢

共同冲积出面积高达10万多平方公里的

三江平原

而佳木斯正处于平原的核心

占据了它的1/4

(请横屏观看,黑龙江支流黑鱼泡河百转千回,河道两侧泥沙沉积从河滩变良田。摄影师@郭宏宇)


还不止于此

三江流淌再流淌

摆荡再摆荡

用万年时光

积淀出最肥沃的土壤

(佳木斯松花江大桥附近的江滩泥沙,摄影师@张长贺)


在这片土地之上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只要辛勤耕作,就有丰厚的馈赠

(佳木斯富锦万亩水稻公园,摄影师@曲玉宝)


于是,佳木斯有了俯身向下的踏实

它脚踩黑土地, 默默耕耘

是一座长在三江黑土之上的田园江城

02

田园江城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

北纬45°以北的地带

拥有1400多万亩稻田

亩产近千斤的城市

佳木斯是唯一

(我国水稻产区分布及佳木斯水稻产量,制图@吴昕恬&烤饼/星球研究所)


这座“中国绿色米都

是天赐的“水乡”

它地处中国东极

离海洋最近不过320多公里

湿润气流 顺着低平大地深入

形成丰沛的降水

佳木斯最东端,年降水量甚至直逼800毫米

不输中国南方

夏季,暴雨如注

秋季,阴雨绵绵

冬季,大雪纷飞

所有的降水都被这片大地收取

(佳木斯抚远雪景,摄影师@张长贺)


然而,低平的大地,不易 排水

更何况,这里水网密布

三江以及众多支流数百万年

流淌、摆荡

留下了数不清的滩地、洼地

(佳木斯洼地遍布的河滩,摄影师@肖殿昌)


此外,佳木斯纬度较高

蒸发作用微弱

再加上地下冻土层分布

洼地的积水,经久难消

于是,佳木斯大地上

遍布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湖泡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挠力河湿地,一片水乡泽国。摄影师@肖殿昌)


土地长期浸水湿润

便会沼泽化

佳木斯有230多万亩的沼泽湿地

其所处的三江平原

是我国平原地区,沼泽湿地面积最大

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湿地分布,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低洼积水的地表

正适合水稻生长

不仅如此

这里还拥有最肥沃的土壤

黑土地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它的肥力背后是佳木斯这片土地上

万年的生命乐章

常年积水的地表

芦苇、小叶章、苔草等湿地植物登场

有的可以长到1米多高

一丛丛,一簇簇,随风飘扬

请滑动观看,湿地植物,小叶章、芦苇、塔头苔草,摄影师@石耀臣&肖殿昌)





在洼地之间的高岗、沙洲上

排水较好,则生长着森林

草地、森林 呈带状交相分布

展现湿地的生命韵律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抚远黑瞎子岛,带状分布的森林像马鬃。摄影师@肖殿昌)


夏季蓝绿交织

(佳木斯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夏季风光,摄影师@张扬)


秋季橙黄点缀

(佳木斯三江湿地水光秋色,摄影师@肖殿昌)


季节更替,草木枯荣

佳木斯有自己的变奏曲

而跟着佳木斯季节变奏的不只有

这些植物

还有游鱼与飞鸟

(黑龙江八岔岛国家自然保护区日暮与飞鸟,八岔岛位于佳木斯同江市,是黑龙江冲积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鲟鳇鱼(学名史氏鲟、达氏鳇)

——与恐龙同时代的原始鱼类

冬季蛰伏在黑龙江深水区

每年5-7月份

会选择洄游到水流平稳的浅水区

进行产卵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抚远鱼博物馆的鲟鳇鱼,摄影师@郭宏宇)


而分布在北太平洋区域的大马哈鱼

每年秋季

则要一路逆流而上

到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产卵

(佳木斯抚远秋捕大马哈鱼,摄影师@肖殿昌)


佳木斯是

中国鲟鳇鱼之乡

中国大马哈鱼之乡

不仅如此,水网密布的佳木斯还有

“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

等105种鱼

(佳木斯抚远捕鱼收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集中连片的湿地让佳木斯成为

东北亚候鸟迁徙、繁殖的重要站点

每年春季

有丹顶鹤、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

100多万只飞鸟,来到佳木斯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候鸟成群,摄影师@刘万平)


在富锦国家湿地

珍稀的白枕鹤在这里停歇

全球6000只白枕鹤中有200只左右在富锦

这里是“中国白枕鹤之乡

(佳木斯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大白鹭在水中闲庭信步。仅作示意,摄影师@刘玉江)


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

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全球近1/4的东方白鹳在这里“出生”

而在三江湿地

极其少见的白尾海雕,展翅翱翔

不止这些,佳木斯共有鸟类245种

过境候鸟可达百余种

(佳木斯同江三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东方白鹳三五成群。摄影师@刘万平)


河湖中,鱼儿肥美

草地上,万鸟齐飞

丰富的食物、优良的生境

吸引了如东北虎、黑熊等顶级捕食者

抚远的黑瞎子岛

大约有120只黑熊在这里活动

因为黑熊视力较弱,所以被称为“黑瞎子”

请滑动观看,黑瞎子岛的黑熊,摄影师@田春雨&陈雷&白英)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游鱼、飞鸟、走兽

跟着这片广阔土地的节奏

自在生长

最后又回归到这片土地

那些随风摇曳的苇草

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不断轮回

冷湿的环境,植物残体不能充分分解

长久积累成黑色腐殖质

最终形成厚厚的黑土层

(根系发达的塔头苔草,枯死-腐烂-生长不断轮回,和表面的泥炭一起堆积,形成草墩。冬季草墩从白雪中露出,形似“雪蘑菇”,摄影师@肖殿昌)


黑土每沉积1厘米

大概需要400年的时间

而佳木斯的黑土厚度达30厘米以上

需要数万年的积累

数万年的三江浩荡

数万年的生命乐章

由此,才诞生了最肥沃的土壤

佳木斯所在的三江平原

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

它的黑土质量等级高于黑龙江省平均水平

有机质含量可达到普通土壤的10倍

(佳木斯建三江七星农场黑土地,摄影师@沙果)


三江的水源灌溉

黑色的沃土滋养

一座“中国粮仓”即将诞生

然而,一切若只仰仗天赐

丰收只是臆想

佳木斯由于纬度偏高,气候冷湿

曾经是“水稻禁区”

历史上,这片土地是大豆的主场

清末民初,闯关东的人们就曾在这里

跑马占地,种植大豆

曾经大豆种植面积高达1000多万亩

(佳木斯三江平原成行的大豆田,摄影师@肖殿昌)


上世纪40年代

一批从吉林延边迁来的朝鲜族

在这里进行水稻种植尝试

最高亩产不过100公斤

(佳木斯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人们利用稻米制作打糕,摄影师@李珩)


直到上世纪90年代

水稻才正式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背后是一个人40年的努力

上世纪50年代初

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的徐一戎

就来到这片寒地黑土

用20年积累经验,10年研究,10年推广

让水稻在北纬45°以北的高寒地区

也能创下单产超千斤的奇迹

徐一戎被誉为“寒地水稻之父”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江川农场开镰节,每年8月份江川农场稻米收割拉开三江大地秋收帷幕。摄影师@国徽)

而佳木斯就是“寒地水稻”的最佳代表

它纬度偏高

夏季白天光照时间可超15小时

温凉的气候, 延长稻米生长周期

佳木斯稻米粒粒饱满、晶莹透亮

在全国大米排行榜中

佳木斯位列前三

从西到东, 佳木斯县县产大米

形成绵延450多公里的稻米带

(星空下的稻田,低垂的稻穗预示着秋季沉甸甸的丰收。摄影师@曲玉宝)


而在这片黑土地

突破奇迹的何止是水稻

曾经蔓越莓几乎被北美垄断

2014年,佳木斯抚远引进蔓越莓种植

用十年的时间

让蔓越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现如今种植面积高达4200亩

全亚洲最大的蔓越莓基地

(蔓越莓因不易采摘,人们通常用“湿收”的方式,在农地里灌满水,内部空芯的蔓越莓会漂浮到水面,经过拉网聚拢,再用传送机装车。摄影师@肖殿昌)


不仅如此,佳木斯还是

中国红葱之乡

中国白瓜之乡

中国紫苏之乡

中国大豆之乡

佳木斯几乎县县产名品

每到秋季

佳木斯处处庆丰收

黑土披上锦绣

(佳木斯物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陈雷&陈志国&肖殿昌,制图@烤饼/星球研究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黑土的奇迹背后

是数万年的积累

黑土的积淀将“踏实”

刻在了佳木斯的骨子里

让它于浮躁中平静

俯身向下,厚积薄发

于是,一座东极边城变成富庶粮仓

3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

220多亿斤的粮食产量

就是“中国饭碗”的实在分量

(佳木斯建三江农场秋收期间大型农机联合作业。摄影师@王树)


草长莺飞,万物生长

千里稻浪,物阜民丰

三江黑土告诉人们“沉淀”的力量

而在这片土地

滔滔江水与冉冉旭日

邂逅、守望, 年复一年

三江逐日的壮阔

也在告诉人们

别只顾着低头赶路

记得抬头看看太阳

03

追光之地

如今在东极

总有五湖四海的人

到这里追第一缕光

那么

江畔何人初见日?

旭日何年初照人?

(佳木斯抚远东极广场,看日出的人们。摄影师@石耀臣)


也许你并不会想到

这片土地,有一万年的追光史

它并不是一片“北大荒”

石器时代

人们在这片土地狩猎

会制作陶器,储存食物

在生存之外, 他们也追求美

用精巧的玉装饰自己

(佳木斯万年文明史, 图片来源@佳木斯博物馆&Wikimedia Commons&视觉中国&陈风灵, 制图@烤饼&张琪/星球研究所)


商周时期

东北古民族肃慎生活在此

他们 崇拜太阳、以东为尊

他们很早就相信

从东方升起的第一缕阳光 是希望

它唤醒土地, 让江河涌动, 万物勃发

于是,数千年来

肃慎生息繁衍,不曾断绝

如今佳木斯境内生活的

满族、赫哲族 都是肃慎的后代

(佳木斯抚远首届开江节,赫哲族祭祀开江,手持的萨满鼓上面绘制了太阳图案。摄影师@肖殿昌)


佳木斯是“赫哲族之乡

全国仅存5000多人的赫哲族中

有4400多人分布在佳木斯

(佳木斯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晨雾浩渺,江水浩荡,一派壮美风光,摄影师@肖殿昌)


他们传承了古老民族的渔猎技艺

将冷水鱼利用到了极致

鱼的不同部位、用不同做法

能被赫哲人汇成一桌“全鱼宴”

请滑动观看赫哲全鱼宴,全鱼宴一种是一鱼多吃,一条鱼就能做出16道菜,另一种多鱼多吃,据称100多种鱼可以做500多道菜。摄影师@ 关哲&棋簿紫&肖殿昌&同江市杨家鱼馆 ,制图@烤饼/星球研究所 )





富有厚度和韧性的鱼皮

也被赫哲人经过一整套复杂工序

制作成鱼皮衣、鱼皮饰品

请滑动观看,赫哲鱼皮衣技艺传承人及鱼皮衣成品、饰品,摄影师@李珩&吴昊)





在打渔、晒网

紧张的劳动之余

赫哲人也会围坐在篝火旁

讲英雄故事,诉儿女情长

久而久之,形成了民族史诗——伊玛堪说唱


在这片大地

光是生存的希望

人们对生存、对理想的追求

又创造了光

光是精神指引

(赫哲伊玛堪说唱,摄影师@李珩)


有人在佳木斯追逐

国家生存、民族独立的希望之光

抗日战争时期

佳木斯扼守松花江水道

是松花江进入三江平原的第一站

也是远东通向东北腹地的关卡

14年抗战中

佳木斯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和主战场

东北抗联11军中有5个军在这里诞生

有8个军在这里战斗

牵制了几十万日军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佳木斯有抗联遗址91处,图为汤原县大亮子河抗联第六军密营遗址,现有设施为2008年复建。摄影师@李珩)


冷云,佳木斯桦川县人

东北抗联第二军的妇女团指导员

在一次战役中,为掩护大部队突围

以她为首的八名女战士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誓死不屈

跳入冰冷的江水中,以身殉国,年仅23岁

不止冷云,还有赵尚志、夏云杰等

热血染三江,黑土葬英魂

一批批人在这里将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的东北抗联精神写入三江大地

请滑动观看,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和佳木斯沿江公园三军会师雕塑,1935年 赵尚志率领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 军,与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汤原抗日游击总队胜利会师 。摄影师@陈志国&于占龙)



解放战争时期

佳木斯成为东北解放区的大后方

一批来自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云集佳木斯

音乐家马可在佳木斯看到

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创作了

《咱们工人有力量》

不止马可

还有诗人萧军、戏剧家陈强

共计600多位文化战士抵达这里

《雷雨》《白毛女》《三打祝家庄》等

22篇优秀文学作品、21部戏剧、91首革命歌曲

在佳木斯以及三江大地上流传

革命文化新风潮在佳木斯拉开大幕

它是“东北小延安

(咱们工人有力量初创歌词,制图@烤饼/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 佳木斯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 )


还有人在佳木斯

追逐理想之光

“清澈透明的七星河!

河里游着鱼,河面上飞翔着白天鹅,

清幽幽、湿漉漉的风吹得

连天碧草泛起一层层绿浪。

这就是北大荒!”

1968年夏天,作家肖复兴从北京来到佳木斯

他在这里劳动、创作

将20多岁的青春理想献给了北大荒

佳木斯是“知青第二故乡

(1968年北大荒知青的日常生活,上文选自肖复兴的《青春北大荒》。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

佳木斯作为三江门户,北大荒中心

张抗抗、梁晓声等都曾抵达这里

他们用热血青春将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勇于开拓、甘于奉献

的北大荒精神写入三江大地

而北大荒岁月的所思所想

最终都汇成了他们笔下文字的重量

正如梁晓声所言

“北大荒给予我的

比我给予它的要多得多”

(2008年,恰逢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佳木斯市修建知青广场,雕塑上男青年赶着开荒牛,上面刻着毛主席为知青下乡的题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摄影师@闫晓苹)


2011年,利用我国国土东西纵深

佳木斯被选定为深空站站址

口径66米的测控天线

隐蔽在一处林场

这里干扰极少,视域广阔

10多年来,它曾发射信号

唤醒“玉兔”、引路“祝融”、问候“嫦娥”

也曾捕获47亿公里外的宇宙信号

“林海跟踪正常”

“林海发现探测器”

“林海明白”

控制天线,发出指令的

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人

在这里,青春不再躁动

而是忍住寂寞

让理想飞向遥远的星空

(抬头仰望星空,上文 为航天发射时使用的口令,“林海”是佳木斯深空站的代号 。摄影师@ 曲玉宝 )


追光!追光!

一代代人的精神气质

最终沉淀在这片土地

刻入佳木斯人的心中

他们仍在追光

建三江农场作为 中国农业样板区

机械化程度高达99%

在这里,一个人一部手机就能种地

在这里,千万亩水稻生产

从浸种催芽到收获整地

整个过程仅需60天

数字农业、云上农场等新技术

永远走在浪潮之上

(佳木斯农田飞机撒药作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佳木斯作为“东极门户”

在新时代,勇挑重任

对外,它是我国“对俄开放第一城”

有7大口岸对接俄罗斯

抚远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隔江对望

行车30公里即可抵达

同江有中俄第一个跨江铁路大桥

是唯一一个对俄铁水双通道

(请横屏观看,中俄首座跨江铁路大桥,连接佳木斯同江与俄罗斯犹太州的列宁斯阔耶,主桥长2.2公里,于2022年12月建成通车。摄影师@李珩)


对内,佳木斯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

牡佳高铁与 哈佳快速铁路 在这里交汇

去往三江平原的人流、物流

都需在佳木斯集散

在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崛起中

它承担着核心力量

(飞驰而过的哈佳快速铁路,摄影师@王亚君)


佳木斯人在生活上, 更会追光

夏季,凌晨3、4点,天蒙蒙亮

佳木斯的早市摊贩, 就开始奔忙

5点,早市的烟火气就开始了

油炸糕、烙大饼、油条

早市的小吃品种齐全、物美价廉

请滑动观看,佳木斯近江早市摊主,摄影师@李珩)





夏季,佳木斯的夜来得晚

它的夜市不会让人迟迟等待

晚上6点,油坊胡同夜市

早已摩肩接踵

请滑动观看,佳木斯油坊胡同夜市,摄影师@方君尧&代小钰&丁朝)





佳木斯的美食

最不能错过的就是烧烤

在整个东北的“烧烤宇宙”中

佳木斯烧烤独具特色,花样极多

它的烤串不仅丰富

而且可搭配涮肚锅、烤饼一起食用

如果觉得不够

再配上一份特色主食——佳木斯拌面

它形似朝鲜冷面

但用料更猛,红油飘香

请滑动观看,佳木斯拌面&烧烤&涮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李珩&王梓轩,制图@烤饼/星球研究所)




一桌烧烤,就是佳木斯的百味人间

它的美食和它的人一样

不会过度包装

但一看就是实实在在

(佳木斯烧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烤饼&张琪/星球研究所)


实实在在的佳木斯人

懂得追光

也总有办法创造平凡生活的高光

承载佳木斯桦南林场木材运输使命

的百年蒸汽小火车

如今化身为“移动的博物馆”

载着游客驶入从前的时光

(佳木斯桦南百年蒸汽小火车,摄影师@庄艳平)


冬天的松花江,冰封千里

佳木斯人利用江冰建造冰雪世界

举办泼雪节、冬泳等各种冰雪活动

请滑动观看,佳木斯冬季娱乐活动,摄影师@张长贺&冰城馨子&张永奎)




每年开春

佳木斯有一场热闹的喊江节

江河涌动,万物蓬勃

沿江广场之上

处处都是佳木斯人生活的“高光”

佳木斯是广场舞的发源地

“现在开始做,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

第一节 热身运动”

整齐划一的广场舞步从佳木斯诞生

之后席卷全国

(佳木斯建国十周年纪念塔下人们在跳广场舞,摄影师@吴昊)


生活安定富足

人们快乐祥和

在这座东极之城

宽广的大地上

浩荡三江遇上第一缕初阳

既给了它俯身向下的踏实

又给了它抬头向上的希望

(请横屏观看,东极江城佳木斯,摄影师@肖殿昌)


于是,它脚踏实地,默默耕耘

昂扬向上,铮铮生长

中国东极,三江逐日

这就是佳木斯

(请横屏观看,佳木斯抚远东极广场,日出东方,摄影师@李伟)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大佳好

图片:潘晨霞

地图:吴昕恬

审校:李楚阳&越凡&王逻辑&陈景逸

设计:张琪&烤饼

封面摄影师:肖殿昌&石耀臣&郭宏宇

【参考文献】

[1]佳木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佳木斯市志[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4.12.

[2]郭晓华. 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0.

[3]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黑龙江、辽河卷)[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04.

[4]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编委会.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佳木斯[M].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21.02.

[5]臧淑英.黑龙江地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03.

[6]魏振宇,谢远云,康春国,等.早更新世松花江水系反转——来自荒山岩芯Sr-Nd同位素特征指示[J].沉积学报,2020,38(06):1192-1203.

[7]孙广友.三江平原地貌结构形成演化与合理开发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01):18-25.

特别说明:文中“最顶天的江城、最顶饱的江城、中国最顶江城”,分别取材于佳木斯深空站的遥控距离、佳木斯水稻产量,以及佳木斯城市文化形象所构建的艺术化、概念化表达,仅供读者参考。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主笔、地图设计师、视频剪辑、三维动画师、图片编辑、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