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0 年强基计划启动以来,这一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持续深化。2025 年,随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调整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迎来变革。
相较于 2024 年,今年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考核模式上,更在选拔机制和培养方向上释放出重要信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这些变化,并就报考攻略以及备考攻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2025 年强基计划新变化
(一)单科破格成主流趋势
2024 年,单科破格仅在少数高校试点,如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而 2025 年,这一政策扩展至天津大学、华中科大、中国农大等多所高校。
以天津大学为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等专业要求数学科目成绩≥145 分,且高考加权成绩在分省计划的 6 倍以内可破格入围(非破格单招为强基计划分专业招生计划的 5 倍)。
华中科技大学规定,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要求数学≥145 分;物理学要求物理满分;化学、基础医学要求化学≥满分的 98%。中国农业大学则是数学单科≥145 分且高考成绩达分省计划前 6 倍可破格入围。
大连理工大学对不同专业的单科成绩也有明确要求,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要求数学科目成绩不低于 145 分等。这一变化意味着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有了更多机会,尤其对偏科但单科极强的学生更为友好。
(二)部分高校收紧竞赛生破格资格
2025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取消了第二类五大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考生的破格入围资格。
五大学科竞赛获奖者本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优质苗子,但据相关报道和往年报考情况分析,竞赛金银牌考生的目标院校多集中在清北、华五等顶尖高校。
对于非顶尖高校而言,即便保留破格政策,因学科资源、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对竞赛生吸引力有限,政策效果不佳,故而取消竞赛优惠,通过特色化发展或精准化政策设计,在强基计划中实现差异化竞争。
(三)专业扩容与招生区域扩大
今年多所双一流大学宣布扩招,强基计划专业不再局限于基础学科,转而向国家战略需要的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等热门专业倾斜。
例如,北航新增测控技术与仪器 (含量子信息方向) ,武大数学专业开设智能科学方向,北理工推出数学 + AI 培养方案等,打破了传统 “冷门基础学科” 的刻板印象,实现 “基础 + 工程 + 前沿” 的融合转型,拓宽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使其可进入互联网、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
同时,部分高校在招生区域上也有所扩大,中国海洋大学新增在吉林、上海、重庆、云南、甘肃 5 个省市招生;中国农业大学新增贵州、新疆 2 个省招生;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广西、甘肃 2 个省 (区) 招生 。
(四)校测模式优化
所谓 “复交南” 模式,即把强基计划的校测提前至高考后出分前进行,报名审核通过即可参加校测。依据初试成绩,按招生计划和入围倍数划定复试入围名单,复试结束后,待高考出分,按照综合成绩完成预录取。
2025 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南大学跟进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下,所有报名成功考生均可直接参加初试,无高考成绩入围限制,让高考成绩处于入围边缘线的考生多了一次机会,更多考生得以参与到强基计划招生中。
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有按简章要求完成报名的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初试(初试形式为笔试,时间在 2025 年 6 月 12 日左右),初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仅作为复试资格认定依据。
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对通过初试的考生进行复试(2025 年 6 月 20 日左右),复试形式为面试和体育测试,同时参考考生初试表现及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二、报考建议
(一)明确自身定位
1、成绩优异者:39 所强基高校均为 985 院校,高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以上,成绩越高入围概率越大。高考成绩接近清北华五线且竞赛经验丰富的考生,可尝试顶尖高校,利用校测 15% 的权重逆袭。
2、学科特长生:数学、物理等单科成绩突出者(如达到高校规定的单科破格分数,像数学 145 分)可破格入围;拥有竞赛省一以上奖项在校测中具有显著优势。
3、科研志向明确者:强基计划要求本硕博连读,适合有深造规划且家庭能支持长期培养的学生。
4、兴趣驱动型学生:对基础学科或新兴交叉领域(如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有强烈兴趣者,强基的培养资源更具吸引力。
(二)院校与专业选择
1、院校定位:成绩处于 985 边缘的考生,可选择兰大、中国农大等录取线较低的院校,确保兜底;平时成绩波动较大的考生,建议选择录取线与自身水平持平的院校,如 620 - 650 分段可考虑哈工大、北理工。
2、专业选择:关注交叉学科与就业前景。传统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适合科研导向型学生,像北大、中科大的培养方案含计算机交叉方向;新兴工科专业,北航的航空航天、北理工的智能无人系统等,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人文社科类,武大历史学、北师大古文字学等,需结合个人兴趣与院校学科实力。
三、备考建议
(一)关注招生政策
强基计划的招生政策每年都可能有所调整,因此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关注相关招生简章和政策解读,了解报考要求、入围标准、录取规则等信息。同时,也要关注目标高校的官方网站和招生信息平台,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招生动态和资讯。
(二)加强学科知识学习
强基计划主要聚焦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极高。考生需要重点加强这些基础科目的复习,注重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大量做题来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勇于挑战难度较大的题目,逐步掌握解题技巧。
(三)进行系统性强基训练
除加强学科知识外,考生还需针对强基计划的笔试、面试等环节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解题速度、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这些在强基计划考核中尤为重要。
(四)准备个人陈述素材
部分强基计划申请材料中包含个人陈述,主要涵盖个人经历、兴趣特长、报考理由、未来发展规划等内容。考生要提前准备这些素材,确保内容真实、有条理,突出自身优势和特长,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025 年强基计划的新变化为考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考生需精准把握政策动向,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报考、科学备考,方能在强基计划招生中脱颖而出,开启通往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