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想合作的话找哪位?”参观北京怀柔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后,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后孟令佳抛出了合作“橄榄枝”。

今天,北京地区组织百名博士后开展“百博智汇怀柔,科创领航未来”怀柔行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怀柔实验室等20余家央属及市属博士后设站单位的百余名博士后走进怀柔科学城学习调研。


4月28日,“百博智汇怀柔,科创领航未来”怀柔行活动启动仪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我就奔着这(实验装置)来的。”孟令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此前他所在的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有过合作,刚好此次怀柔行的行程包含了参观该所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正好与他的研究方向相同。

孟令佳说,基础研究领域基建成本高昂,一套简易设备可能耗费几百万元,如果能够搭起桥梁促成合作,将有利于后续实验开展。

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北京市设立153个工作站,覆盖了全市优先发展的全部“高精尖”产业领域。在全市12个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分站538个,重点支持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北京市博士后进站人数已实现10余年连续增长,年均增幅约11%。近5年,博士后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排在前5位的是工学、理学、医学、经济学、农学,从事以上研究的人员占博士后总量的90%,出站博士后超80%留京就业、创业,为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月28日,北京市怀柔区,近百名博士后参观怀柔科学城。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在孟令佳看来,眼下吸引博士后扎根北京的关键因素在于科研环境和成长空间,“希望周围有完整的科研配套,最好就是我有一个科研想法,能够迅速实现。”

北京市怀柔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怀柔区将打造一流创新平台,依托大科学装置和科研机构,为博士后研究提供世界级实验条件;构建完善服务体系,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营造宜居宜业环境,让人才在青山绿水间安心科研、舒心生活。

据了解,在本次首场活动后,北京市人社局还将在丰台、大兴等区开展后续交流活动,突出区域发展特色,促进央属、市属站博士后了解市情、区情,为博士后出站发展提供更多选项。


4月28日,北京市怀柔区,近百名博士后参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会址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