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乌岽山的采茶人踩着露水摘下了今年第一茬金贵芽尖。



三百公里外的汕头茶馆里,老陈盯着账单上“宋种单丛8800/斤”的红戳直嘬牙花子。

潮汕年轻人开始用保温杯泡茶包替代祖传的工夫茶具。



入门级大乌叶每斤180元的价格牌下压着张皱巴巴的工资条。

蜜兰香基础款茶汤里倒映着主妇反复核对家庭开支的愁容。



鸭屎香特级茶在电商平台秒杀时总显示“库存不足”。

茶农老王捧着三十年老丛水仙的茶青在收购站前徘徊了整上午。 “这价格喝的是茶还是金子?



”大排档老板把平价茶渣反复冲泡七遍。 深圳打工的潮汕小伙往老家寄了箱立顿红茶引发家族群嘲。

高端茶礼盒在春节档销量暴涨300%的报表刺痛着普通茶客的眼睛。 茶商老林悄悄把“古树单丛”标签贴在了台地茶包装上。 非遗传承人用抖音直播教网友识别真假凤凰香时突然下播。



茶山脚下新开的奶茶店用香精勾兑的“潮汕单丛”日销五百杯。 我个人认为,当茶米贵过真米时,某些文化传承正在变异。

某品牌直播间里,199元包邮的“乌岽单丛”已累计卖出十万单。

老茶客们蹲在巷口分喝一泡真正的宋种时像在进行某种地下交易。 茶具店老板说紫砂壶销量去年跌了四成,“都改玻璃杯了”。 那些标价四位数的茶饼最终去了哪里?

答案在送礼清单和保险柜里。 文化传承不该是道算不起的数学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