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姐:

自从生完孩子以后,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常有一种感受:原来生了TA,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事。

有人说,大人的爱难免会带着一点私心,只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无私的。一定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不经意间会发现,孩子不是从我身上夺取了什么,而是让我变成了更完整的自己。

我们创始人崔璀每年都有一个习惯:在她儿子小核桃生日的时候,写一封信送给他。今年这封信也如约而至。和往年一样,看哭。(过往的几封信在文章末尾,也不容错过。)

4月28日我们有一场新直播

主题《找到优势=找到人生密码》

点击预约4月28日我们不见不散

亲爱的小核桃同学:

见字如面。

这是你11岁的生日,我答应过自己,每年生日,都要给你写一封信。

这封信,写得五味杂陈。

因为在你11岁生日那晚,你大哭一场,你睡着后,你爸爸看着我问,是不是很难过。

我说,更多是醒悟,我放弃了一个11年来的幻想。

事情要从你生日前的一个月开始说起。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你两眼放光跟我说:妈妈,我策划好了我的生日party。

先邀请同学一起吃饭,联机玩《我的世界》,再一起玩桌游,然后到草地上玩抓人游戏,我设计一个复杂的线路!

想想都是放飞自我的快乐一天。

那天,离你生日还有一个月。

接下来的日子,你定了餐厅,采购了当天格外需要的零食饮料,远在新加坡的姨妈给你定了蛋糕。

一切似乎都在有序推进。

你几乎是盼星星盼月亮,想到就开心的不得了。

“啊呀,怎么还没到我的生日呢?”

有句老话说,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我好讨厌这句话,它太残忍,以及,太真实。


临近生日的那一周,你得了重感冒,天气预报显示,生日聚会那一天,气温骤降15度。

虽然你有些失望,但还是同意取消了户外环节,我听到安慰自己:幸好还有室内游戏。

但也并不如你所愿。

由于你邀请时提醒大家带iPad,男生们一进包厢,就纷纷陷入了游戏世界。

我跟爸爸分别进去看望你们的时候,恍惚觉得进入了一个网吧。

我问你,需要爸爸进来带一下节奏吗?比如集体召唤大家来玩桌游?

爸爸问你,要不要招呼一下新来的同学,有些女生不喜欢玩游戏。

你头也不抬回我们,“我们小孩的生日派对都这样的,不用招呼。”

我以为是我不太了解青少年社交生活。


结束时我跟爸爸一个个把同学送回家,你在车上感叹,时间怎么一下子就过去了。

我以为你是觉得太开心了。

万万没想到,这一天结束时,360度大逆转。

晚上睡前我们照例聊天,我问你,今天生日你觉得怎么样?

你说,还行。

我有点意外,“具体说说?”

你抗拒,“不想说了,我好不容易自己消化了。”

我敏锐地听出了你的失落。

换了一个问法:“哪些地方调整一下,会更好呢?你说来听听,明年我们就可以优化啊。”

接下来你说的,让我大吃一惊。

你说,他们都不按照我设计的流程玩,都在玩自己的游戏。

我觉得不是在给我过生日。

我知道有人不想玩游戏,有人甚至还跑到餐厅楼下自己去玩,你提醒我要照顾同学安全时,我知道你是对的,但做不到强迫他们。

我觉得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

我的反应,我的行为,我不知道我怎么了。

我觉得我灵魂出窍了。


我好像理解了:所以你说“时间一下就过去了”,更多是遗憾,你有更想要的理想局面,但是已经结束了。

你哇一声哭出来了。

你哭得好伤心。我很久很久没见你这么伤心。


哭完,你饿了,吃了一碗银耳汤。

趁这个空隙,我跟你简单复盘了一下,接纳情绪,但是事情总归要讲清楚:

“你一个人hold住十几个人的party,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我们几乎没有插手过。这必须要承认,你的独立性,总控能力,都非常卓越。

但是操办这样一个活动,是需要非常精细策划的,没有达到效果,不是你不行,你不好,也不是同学不配合,而是策略不对,玩游戏不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同学们在家都不怎么被允许玩游戏,有这么个场合,那还不都撒开了玩。在游戏面前,还要让同学们都听你指挥,太考验人性了。

我很抱歉,没有提前支持你。

同时,我们要承认,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爸妈就在外面坐着,随时可以向你提供帮助。能求助,也是一种能力。”

聊完,你明显轻快了起来,躺回床上,秒睡。

第二天,我看你肿着两只眼睛,但是精神很好,我知道,事情经过仔细地探讨,是有明晰和疗愈作用的。

于你而言,这件事翻篇了。

于我而言,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管我多么努力,给你打造多么金色的童年,人生这条路,该吃的苦,你都不会少吃一丁一点。

我才发现,我一直有一种隐秘的幻想:

在自我探索这条路上,我经历了这么多,吃了这么多的苦,深知有多难,多痛,于是心里希望,你不要经历这些。

在你很小的时候,我就不断跟你交流你的情绪,你的困惑,我试图让你更多地理解“自己”;


而你也早早展现了在这方面的天赋,你比我小时候要更会表达需求,也更能看懂人情世故。

8岁时,看我在网上被人骂,你会跟我说,妈妈,IP就是要挨批的。

9岁时,看到我在处理冲突,你会跟我说,别人不喜欢你,其实是他们不喜欢自己。

10岁时,在爸爸被我吐槽后生气时,你安慰他:“爸爸,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我跟妈妈都是用“讨厌你的方式”在爱你。”

我误以为你懂得了这么多,会少经受一些成长的疼痛。

不,并不会。因为那些道理只是道理,而体验才是最高的权威。

别人的思想,自己的思想,都不及你的体验具有权威性。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一次一次返回到体验中,去发现生命的真相,因为它存在于成为自己的过程之中。

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取代这个过程,《圣经》不行,弗洛伊德不行,不是上帝的启示,更不是爸妈的呵护包办,只能是你自身的直接体验。

你不是不知道“表达自己需要”很重要,但是当你的需求跟同学的需求冲突时,你被卡住的那个瞬间,你感受到的混乱,疼痛,慌张,是最宝贵的。

knowing 是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可以通过头脑学,但being 才是人存在的状态,是心的明悟,只能体验,以肉体和心。

《悉达多》里有句话:


「任何教义都没用。

我想要在自己这里学习,

我想要做学徒,我想要认识自我,

悉达多就是秘密。」

这个秘密,他探寻了一生,直到他说出: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

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

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那一天,悉达多垂垂老矣,带着平静的微笑。

他这一路,走得千难万阻,鄙视欲望,追求欲望,仍感觉不到意义,他苛待自己的肉体,满足自己的肉体,仍内心空洞,不断追求。

每个人都是悉达多,凡夫即佛。

我绝不能,也做不到,替代你经历这一切。



思来想去,我唯一能支持到的,是给到你一段有助益性的亲子关系。

尽可能真实,我们很多成年人,都没有真实的认识自我,所以我会尽量以“我需要”作为跟你沟通的原则,而不是包装为“你应该”;

我会尽可能接纳和欣赏你,无条件的相信你是一个具有自我价值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人,值得尊敬和欣赏。

在你痛时陪着你,在你哭时拥抱你,在你想要聊聊时倾听你。

再多再多,跟你一起复盘,提出我有限生命经验的一些看法。

仅此而已。

剩下的路,只能靠你自己走了。

每个人都得自己走,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但我向你保证,这会是一颗苦味的糖,品着品着,有甘甜渗出。

至于怎么品,什么时候能品出,全权交由你。

11岁的小孩,欢迎你与这个世界真实交手。

生日不是庆祝你出生,而是庆祝你,存在。


附上前几年写给小核桃的信:

(点击标题就可以看啦)


给3岁的小核桃:

给4岁的小核桃:

给6岁的小核桃:

给7岁的小核桃:


大家好,我是崔璀小助理。

我想邀请你 4月28日中晚上8点,来看看我们的直播,主题是:《找到优势=找到人生密码》。


点击预约,4月28日我们不见不散

4月28日晚上8点,等你来。

点分享再看,让美好的能量流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