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04/27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人,赏美景,观美物,是人们天性使然。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口味突然变了。
那些曾经被认作“丑、土”的东西,如今逆势而上,成为新潮流。
丑东西
说到身边的丑东西,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衣柜里的丑服装。
试问谁的衣柜里,没有几件当年头脑一热买下的衣服。现在翻出来,只想骂自己当时眼睛瞎了。
但是,请不要自责。
因为你的衣服再丑,也不会丑过以下几件。
比如这件。
这高耸入云的肩膀,是垫了两窝窝头吗?
咱普通人穿出去,完全就是cos行走的双开门冰箱。
但这么难驾驭的衣服,也有人能消化得好。
比如歌手李宇春,穿过差不多款式的外套。
这一身装扮,真是气场十足。
都说时尚的完成度看脸,像李宇春这样的明星,穿什么都好看。
但下面这件,怕是李宇春穿上也是一个大翻车。
就是这身五花肉套装。
隔着屏幕,我都闻到肉腥味了。
再来点葱花点缀,妥妥一道大菜。
别人的衣服:显瘦遮肉。
这件衣服:肉质新鲜,肥瘦适中。
说完衣服,那我们要再聊聊其好搭档-鞋子。
好的鞋子,绝对为你的穿搭添彩。
但接下来说的几款鞋子,恐怕不是添彩这么简单,而是直接抢镜。
先是这双鸿运鸡祥四趾头鞋。
暂且不说样式,请问穿这双鞋之前,是不是要先练习下大拇指折叠术?
鞋不仅穿了,还练就一个绝活。
或者,它是专门让蛙人穿的?
如果四趾还嫌多,没关系,大拇指拖鞋给你奉上。
远看以为大面包,近看才知是脚趾。
还别说,这鞋穿上还是有优点的,那就是巨显脚小。
除了脚趾头元素外,你有没有想过把“动物”穿脚上。
那这双踏“马”鞋和“蜗”轮增压雨靴满足你。
一个用来骂人,一个用来踢人,穿上它们,坏人绝不敢靠近。
鞋子穿好,还得再来点配饰。
那不如背上微醺母鸡手提包,一背即可享有同款微醺状态。
再戴上尖头man头套,身高增高20cm不是梦。
最后再戴上绿妖手套,直接省去美甲的钱了。
可能会有人说,自己对穿搭没啥兴趣,平时喜欢搞搞家装。
那下面几款物品,推荐给你。
先是这个无边抱枕,最好定制个老板脸的,惹你不爽的时候,回来打几下。
口味再重点的,试试这款蟑螂抱枕。可能真的蟑螂,一看到就吓跑了也说不定。
还有这个可爱熊猫花洒头,洗澡的时候时刻陪伴你。
但是温馨提示,不要太久直视它,否则总有种有人一直在盯着你的诡异感。
介绍完上面的“丑东西”,你是不是已经发出“我不理解”的疑问。
这样的丑东西,怎么会有人买?商家出售这些商品,不妥妥的亏本买卖。
但这些商家非但不是眼拙,而是提前一步抓住了商机。
因为丑,早就变成一种潮流。
丑潮流
说起丑东西在中国的爆火,那不得不提到一个“组织”-丑东西保护协会。
这是在豆瓣上专门分享丑东西的群组,成立于2019年,目前已有将近25万成员。
他们致力于分享各式各样的“丑东西”,并迅速将其保护起来。
“美丽的事物大家都喜欢,可别忘了丑东西也想要有人爱。”
在这个群组,无论你发的东西有多么丑,总会有组员给你“找补”回来。
比如这件丑衣服,被网友的男票嫌弃为“精神污染”。
但在丑组的评价却是“很有艺术感”“有个性”“很特别”。
甚至还有人种草了。
还有位网友发了自己做的“羊毛毡”玩偶-粉红猫咪。
连自己都没信心的她,把这件作品发到丑组,热情的组员们很快给予回应。
一群有趣的灵魂相遇,让这个组织成为欢乐聚集地,同时也吸引了淘宝公关部负责人的视线。
受这个协会启发,负责人举办了一个淘宝丑东西大赛。
一开始和商家沟通的时候,很多商家都不同意,说东西丑感觉在骂他。
但后来,经过负责人的劝说,“淘宝丑东西大赛”第一届如愿举办,且效果超出了预期。
B站视频数据在三天内就涨到了100万,大量的网友参与讨论点赞DR一些商家也出现在了评论区内。
之后每年,“淘宝丑东西大赛”都会举办,现在已经办到了第五届,消费者对于“丑东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力也随之增加。
各路商家创意迸发,开始设计一些稀奇古怪的“丑东西”。
连严肃正直的博物馆,也进入这个赛道,推出一些丑丑的文创周边。
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
故宫博物院的“海错图”U形枕。
苏州博物馆和湖北博物馆联合出品的“越王勾践剑”。
明星们也深陷丑东西魅力之中。
全红婵在奥运会上穿了一双“丑鱼拖鞋”,迅速在网络卖断货。
杨紫也是个“丑东西”爱好者,还特意发微博,欣慰地说自己买的丑东西获了奖。
还有《甄嬛传》的“眉姐姐”,也是个“丑衣服”专业户,平时经常上身一些丑到哭的单品。
当然,丑东西这个潮流也不单是我们中国自娱自乐。
它早已席卷全球,成为很多高奢品牌的香饽饽。
BV的鹌鹑蛋耳饰。
Moschino的芹菜包。
Burberry的“不包二奶”T恤。
Miu miu的钻石内裤。
不得不说,有钱人的品位跟我们也是大差不差呢。
也许很多人会问,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美都来不及欣赏,为什么突然对这些丑东西情有独钟。
那是因为,“审丑”不仅是爱它们的外包,在这背后,还藏着更深的原因。
丑魅力
翁贝托·艾柯曾经说过:寻找丑真是乐事一件,因为丑比美更精彩有趣。
在修图、滤镜愈发强大的时代,网上所展现的美丽事物让人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的美,让人们乏味。
而这时,不完美的丑东西,反而格外吸引眼球。
有网友评价说:我觉得丑东西不是像美的那样认真雕琢,给人一种放松和自在的感觉。
夸张、荒诞的设计,让很多人看了就不自觉笑出声来。吐槽丑东西本身,成为生活的一种调味剂。
丑东西还是社交神器,不知道送什么的时候,不妨去选一选丑一点的礼物。
小渔是个自由撰稿人,平时热爱给朋友送丑礼物:钢丝球花束、水晶凉鞋、猴子玩偶……
那些收到礼物的朋友,非但不生气,还会一起吐槽这件物品。
没话可聊的朋友,就这样有了共同话题。
有时候,丑东西还会带来温情。
在丑东西保护协会曾经有个帖子,主题为分享那些治愈你的丑东西。
网友们纷纷晒出被丑东西击穿心灵的瞬间。
有妈妈一针一线钩织出的作品,虽然不知是何物,但寄托着妈妈的爱意。
有陪伴在身边的宠物,虽然比起同品狗面相差了点,但始终在作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
还有一个因没有戴口罩而气到变形的雪人,歪七扭八的造型下,包含着创作者满满的童心。
这些所谓的丑东西,在不经意间带给了别人快乐。它们也受到了同样的优待,没有因为外形难看而被鄙视,反而受到了一众网友的称赞。
因为“丑东西”的崛起,一些自认为有缺陷、一直不敢说话的人,现在也勇敢发声。
一个女孩发帖说,感觉自己的手长得很丑,小拇指特别短,连钢琴都弹不了。
没想到,后面有一系列跟帖,纷纷晒出自己“丑陋”的手指。
再短,也比不过我的小拇指短。
我的小拇指不仅短,还内勾。
这样的小拇指应该可以受到保护吧。
身体部分不够完美的你,在世界上总会有你你的同类。
越丑的部分,反而越是重点保护对象。
没有嘲笑,没有鄙视,只有安慰和鼓励,情绪价值给你拉满。
这看得我,都想在自己身上找点缺陷拿去网络分享了。
丑东西的幽默、温馨及强大的社交属性,让很多人开始入坑。
就在丑东西的魅力日益壮大时,一些聪明人已经暗中使劲,靠丑东西发家致富了。
丑经济
淘宝曾对丑东西的品类做了一个统计,大多集中在服饰和生活用品。
作为小商品的发源地义乌,自然顺着这波东风,发了一次财。
90后的张开银就是义乌一家工厂的厂长,平时工厂主要生产一些抱枕、靠垫。
有一次,张开银在小红书、抖音看到话题很高的丑猫抱枕,便觉得自家工厂也能做,于是在店铺上了链接。
没想到,随着丑猫抱枕风潮的高涨,工厂的订单量成倍翻涨,高峰期直接翻了10倍,店铺单日销售额就有10万元。
开了快五年的店铺,也第一次在同类目店铺中冲到了第一。
景德镇的陈二沟也是同道中人,作为一名创业者,他拿着父母给的1000块钱生活费来到景德镇。
一开始,他设计了95后童年回忆的系列瓷器,但大多“叫好不叫座”,点赞的很多,买的却很少。
最难的时候,陈二沟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有一次,他用不多的积蓄,买了些便宜的陶土,制作了些小青蛙摆件,准备再试试运气。
没想到当天就一售而空,这也让他看到新的市场机会。
于是,他开始专注设计青蛙相关的瓷器,其中一个爆品“碧绿青蛙勺”,让他从一个吃饭困难户,一跃成为月入十万的品牌主理人。
还有一些人,已经不满足让丑东西只在中国流转,势必要它走出国门。
95后的刘世奇,是一位电商创业者,他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开了个拖鞋店铺。
起初,在选品方面,刘世奇毫无想法,只是看1688上哪个产品销量高,就上架哪一款。
后来他发现,盲目地追求热点,让店铺的品类杂乱无章。于是他通过研究订单,将市场聚焦在美国。
通过调研,他发现美国人非常喜欢夸张元素,越有个性越好。而国内的那些“丑拖鞋”完美符合这些要素。
于是,他精挑细选了一些足够夸张的拖鞋,获得了美国人民的欢迎。
在他的店铺里,一双丑拖鞋的价格能达到145美元,毛利率将近92%。
短短2年,他就完成了1500万元的销售额,公司也开始扩张。
那些看似是缺点的地方,往往却是闪光点。
当然,写这么多丑东西,并不是让每个人都要去喜欢它们。
毕竟每个人审美不同,喜好不同。
爱美之人,多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给予他它们称赞和掌声;
追丑之人,享受着丑东西带来的欢声笑语,接受着它们的不完美。
这是最美的时代,也是最丑的时代。
但这更应该是尊重和包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