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好车163的第1158次推送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车展曾被各种营销手段和网红效应所主导,但2025年的上海车展明显不同。少了去年轰轰烈烈的的串台“致敬”,少了网红的聒噪,冷静下来的上海车展还是有一些值得思考之处的。


回顾2023年的上海车展,那是疫情后国内举办的首个重量级车展,也是疫情后上海迎来的第一场全球瞩目的重量级经贸活动。但当时“万国来朝”的盛景犹在眼前,无论是能源技术还是交互技术,或者是站在中国研发体系实力上诞生的新品,无不让来华的外国人躬身品评,甚至掏出盒尺细细研究。彼时的主题是“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2025年,上海车展的主题是“拥抱创新,共赢未来”

大放异彩的中国品牌

是的,当汽车行业步入新时代,创新将赢得未来。

本届车展上,中国品牌依然大放异彩:零跑B01以 9.98 万元的价格,将激光雷达、高通8650芯片和城区NOA功能下探至主流市场;以“杭州湾库里南”出道的极氪9X,首搭极氪超级电混系统,三电机+全域800V架构,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组实现CLTC续航800km,充电10分钟即可补能400km;国产跑车的新丁——腾势Z,集云辇-M、线控转向、可折叠方向盘于一身,当高科技+舒适+强动力,让国产跑车的价格值得期待。



另外还有起步价在23万级的深蓝S09,让大六座家用SUV的价格门槛再降低。而奇瑞展台依然是人头攒动,和往年一样,5000名海外同行来这里参观学习,同样迎来外国人交流的展台还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当然,技术底气雄厚的比亚迪也是带来了兆瓦闪充技术,在现场实测实现“1秒两公里,5分钟充电续航400公里”。


技术自信不仅体现在产品数据上,更在于底层架构的突破。奇瑞展台的 “技术解剖区” 内,鲲鹏超能电混 CDM 系统被拆解展示,其智能电控模块与高效能量管理策略引发海外工程师热议。一位来自日本的混动专家用放大镜观察零部件后坦言:“中国车企的集成化设计水平已超越我们预期。”

智驾 “刹车”:从 “营销狂欢” 到 “技术硬核”

4月16日工信部的一纸禁令, 给智驾造词吹牛大会踩了脚急刹车。新规要求车企禁用 “自动驾驶”“脱手” 等词汇,统一使用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并暂停 “代客泊车” 等功能申报。就在工信部信息颁布的当晚,华为紧急召集合作伙伴召开闭门会:要求后续合作车展在传播中,避免使用“高阶智驾”等模糊术语,要遵循“辅助驾驶”的表述。同时要针对不同车型的硬件配置重新制定功能的分级标准。


4月17日,在智界S7发布会上,作为工信部开会后的第一场汽车发布会,在传播话术上更是各种往“安全”上靠。作为智界品牌大使的刘亦菲,在发布会现场介绍“智驾功能”相关体验时,使用“辅助功能”形容,并未直接提及“智驾”。

随后的上海车展,现场的传播策略也是集体转向,曾经屡被提及的“自动驾驶”、“越开越好开”、“高阶智驾”等分别被“辅助驾驶”、“安全至上”所代替。车展上,小鹏汽车宣布即将启动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也提出,在智能驾驶领域,东风要“打造安全智驾第一品牌”。而产品端,也能看到,理想汽车将此前的理想L6智驾焕新版更改为智能焕新版。

当然,传播用词规范调整,但大家在技术研发和推广上并没有闲着



地平线展台可以说是供应商里最豪华的,跟整车处在一个展馆,而且搭建的豪华程度可见一斑。其实在车展之前,地平线在发布会上已经展示了它的顶流朋友圈,而且也提到: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在这背后是征程6P芯片560TOPS算力的支撑,其HSD系统已在重庆、广州等12座城市完成泛化测试,面对立体急弯、无车道线青石板路等极端场景,仍能保持95%的通行效率。


博世展示的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基于双Orin-X 芯片和 27 个传感器,实现 “无图端到端” 技术路径,在上海陆家嘴等复杂区域的实测接管率低于 0.01 次 / 百公里。


另外,在车展通道上少不了看到ADS 4的广告牌。4月22日,华为带来了一场高规格的发布会,其中发布了ADS 4 方案,其展示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能够实现复杂路况下的安全驾驶辅助。同时还联合11家车企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强调“技术先行,营销透明”。

所以,口号不要满天飞,只有核心技术强大,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在满足所有安全的条件下,辅助驾驶依然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也是驾驶员降低疲劳的利器,当然,作为技术高地的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创新争锋还在继续。

合资品牌进入 “中国化” 反攻

去年北京车展上合资品牌的展台确实有些尴尬,乏善可陈的技术和产品面对中国品牌展现出碾压级别的技术,观者寥寥。但今年上海车展上,合资品牌一反常态,不仅技术升维,同时迎合中国用户需求的产品开始落地,可以说,今天的合资品牌进入了新一轮的“冲锋”,或者可以说是开始了“中国化”的反攻。这一次的“加速”已经开始让我们察觉。

在丰田展台的主舞台处,广汽丰田铂智7全球首发,这是在丰田在引入了“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之后的第二款产品,第一款是铂智3X。铂智7是一款D级纯电轿车,搭载华为鸿蒙座舱与Momenta的辅助驾驶方案,并配有激光雷达,可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辅助。得益于现地化决策、研发、生产的优势,该车型的开发周期缩短了40%,本土化适配度提升了60%,这表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和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升。当然,这款车也是丰田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展示的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最新成果。



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创造了汽车使用场景的更多可能性,现有产品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好地契合越来越丰富的场景需求。在今年丰田展台上,展示了在活力(Active)和城市(Urban)两个场景下的不同改装方案,当然,这也是以中国工程师的创意重构自由的场景。


本田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推出了烨GT量产版轿跑SUV,这是一款由中国本土的研发团队自主设计的产品,同样体现了本田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和重视。技术层面上,它进一步深化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而智能化方面,它与Momenta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此外,烨GT还接入了DeepSeek的AI大模型技术,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更为自然的语音交互体验。


长安马自达在车展上展出的EZ-60,它和EZ-6一样,基于长安EPA平台打造,功能上,它配备26.45英寸5K视网膜一体式大屏和100英寸裸眼3D HUD,同时拥有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尽管它的定位在国内将面临不小的压力,但实际上,它所面对的除了中国市场之外,还将出口至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展示“中国智造”的全球价值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尽管北京现代爽约未到,但在展前它还是发布了全新的战略。2025年是北京现代 “电动化转型” 战略的新能源元年。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刻,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 ELEXIO也迎来了全球首秀,以此宣告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首款纯电平台SUV ELEXIO是北京现代耗时五年精心打磨的结晶,也许在如今这个“一年换两代”的市场竞争下显得慢条斯理,在北京现代看来,与传统 “新势力” 追求快速迭代和概念炒作不同,ELEXIO 更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以“真投入、真布局”的态度,为消费者带来一款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东风日产N7是基于全新新能源天演架构开发的首款纯电车型,新车搭载了包括AI零压云毯座椅、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一段式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NISSAN OS超级车机系统等多项技术。而同台发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则是日产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另外,日产也正在与华为和Momenta等中国本土领先的组合驾驶辅助技术供应商合作,以加速满足中国消费者在智能化和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方面的需求

作为中国市场的老朋友,大众汽车此次在车展上连发三款概念车:包括ID.AURA紧凑级纯电轿车、ID.ERA全尺寸增程式SUV和ID.EVO全时互联纯电SUV。这些车型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还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提升了智能化水平。


其中,ID. AURA由一汽-大众打造,出自全新CMP平台的紧凑型纯电概念轿车。新车在外观上采用了动感流畅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同时还有更运动的车身比例,姿态也极富张力。


作为出自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CMP平台的产品,ID. AURA将拥有更具灵活性与可拓展性,能够满足中国年轻家庭对现代美学与智能科技的追求。其搭载的CEA架构支持L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让驾驶更舒适、更安全,展现了大众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


ID. ERA由上汽大众打造,而且也是大众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概念车。主打家用,车内空间宽敞,采用六座布局,第二排还配备“行政座椅”,副驾驶设有“女王座椅”。这都是当下中国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功能装备。


动力上,新车预计搭载EA211 1.5T EVO II发动机作为增程器,配合VTG涡轮增压和深度米勒循环技术,新车的CLTC纯电续航可达350km,综合续航突破1000km,有效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同时,其搭载的中文大语言模型驱动的AI助手与创新的“Smart Surface”交互屏,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数字化体验,也是满足了中国用户对长续航和高端配置的需求。


ID. EVO由大众安徽打造,是纯电SUV概念车。外观活力十足、大胆前卫,采用“短前悬+长后悬”设计,车身线条简洁有力,富有雕刻感,车身“峡湾蓝(Fjord Blue)”配色灵感自北极光,车头与车尾共集成100多个可控式LED灯,可定制动态灯语。


这款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700公里(CLTC工况),并支持800伏超充,能够满足年轻用户对多元生活方式的追求。其配备的全新操作系统与UNYX人机交互系统,以及可定制的3D拟人化虚拟助手,实现了更自然的语音交互,展现了大众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

这三款概念车均由中德团队共同打造,充分融合了中国用户的需求和大众的全球优势,体现了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长期承诺。同时,它们涵盖了轿车和SUV,纯电和增程式等多种动力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大众在中国的产品矩阵,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而这三款概念车的推出,也意味着大众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加速,有助于提升大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奥迪则在上海车展上带来了全新品牌AUDI的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新车由德方负责设计和机械工程开发,上汽集团则在电动和数字化功能上进行赋能,新车将于2025年夏末正式上市。此外,奥迪还展示了其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最新技术,如“超级大脑”智能座舱,基于阿里巴巴千亿级参数大语言模型定制,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


作为PPE豪华纯电平台的代表,奥迪Q6L e-tron也是一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目前已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顺利投产。除了拉长轴距营造出的大空间之外,新车还采用全新研发的 E3 1.2 电子架构,标配 800V 高压充电技术,10分钟补能续航增加260km,同时它搭载华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拥有更丰富的车机生态,满足中国用户所需。


另外,一汽奥迪A5L作为奥迪全新PPC豪华燃油平台的代表,其内饰设计是全场的焦点。全新纤薄的奥迪MMI全景显示屏,由11.9英寸奥迪虚拟座舱显示屏以及14.5英寸曲面OLED屏组成,与10.9英寸主动隐私副驾屏共同打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舞台。同时还有同级唯一的交互式内饰氛围灯和最大面积W - HUD,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感。当然,一汽奥迪A5L也是采用奥迪最新的E³ 1.2电子电气架构、新一代智能座舱,带来独具个性的智能体验。


在车展上,宝马将展台设计成“巨幕影院”般沉浸式超感智能座舱,展示四大划时代首创人机交互界面,同时也通过“中国专属车型”“中国速度创新”“中国生态融合”三大关键词,勾勒出一幅以中国市场为核心驱动力的未来出行图景。在发布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透露,首款中国专属新世代车型为BMW iX3L。


同时,为了用中国速度跑赢技术周期,宝马在此次上海车展也官宣,年内宝马将为多款中国在售新车接入DeepSeek功能,通过深度思考能力赋能以BMW智能个人助理为中心的人机交互体验。未来,DeepSeek功能将应用于国产BMW新世代车型。另外,BMW深度定制的专属AI智能体基于阿里巴巴千亿级参数大语言模型基座,融合了宝马集团SkyLab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研究中心,对超过600万中国用户使用习惯和偏好的研究成果。这些不仅展示了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还体现了其在电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长期承诺。


作为MMA平台首款国产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也正式发布,新车是史上最智能的梅赛德斯-奔驰车型,搭载MB.OS全新架构,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制智能科技。其搭载的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完全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且针对国内不同区域路况进行优化,是符合“奔驰标准”、安全舒适且行车文明的辅助驾驶科技。同时,奔驰虚拟助手应用“豆包”AI大模型和思必驰语音技术,更加高效精准,甚至可以识别说话人的不同感情,给予相应反馈。

结语

“在中国,为中国”是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战略的核心关键词,这一战略强调本土化研发、技术融合与市场适应性,反映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及应对竞争环境的策略转型。只不过在前两年,外资品牌的做法更像是外来的名厨在中国摊煎饼,意思对了味道不对,而如今,现地化的研发、人员体系的重构以及本土供应链的联动甚至是拉动本土车企的合作,这样的做法,有些味道了,中国厨师掌勺川鲁粤淮扬绝对没错。但是,面对中国品牌近年来在技术方面断代式的领先以及逐步扩大的市占率和用户好感度,合资品牌如何在2025年实现突围,我想,它们将面对的不仅仅是口味的问题,还有地域的亲和力,但是只要真正把准中国用户的需求,那么“追上”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