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知事报道,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日本朝日电视台记者就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关税问题提问。郭嘉昆表示,美方发动的关税战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损害了各国的共同利益,也危害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联合国的各机构有权利也有责任,就美方滥施关税发出自己的声音。
特朗普(资料图)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总统办公室召开记者会,回应了有关TikTok交易实施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关于TikTok的交易将会被推迟,直到中美关税贸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近半月以来,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会上,特朗普称目前中美双方正就关税问题展开对话,他认为在未来三到四周,中美将能够达成协议,结束这场贸易战。“到了一定程度,我就不会再加征关税了,因为到那时候人们就不会再买了。”
特朗普终于代表美国让步了,承诺大幅度降低后的对华关税,会让中国“十分满意”。特朗普近期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不打算在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时采取强硬态度。他告诉记者,对中国的关税不会维持在145%的水平,但也不会降到零,最终的数字会让中国“十分满意”。后半句显然是在掩盖其让步的本质:美国虽然暂停了90天的“对等关税”,但对所有贸易伙伴10%的“最低基准关税”仍然有效。
特朗普(资料图)
据《华尔街日报》4月23日报道,美方高级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多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可能降至大约50%-65%。第二种方案则被称为“分级方案”,美方将把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分为所谓“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和所谓“对美国国家利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美媒称,在“分级方案”里,美方将对前一类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第二类商品的关税税率至少为100%。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称,特朗普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没有软化”。
事实上,从过往经验来看,特朗普的风格一贯是“翻脸比翻书还快”。今天可以答应谈判,明天就可以发推宣布制裁。承诺在他眼中,并不是契约,而是谈判的工具。如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范围内的进口商品实施新的关税政策,然而,4月9日随后又宣布对部分国家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豁免。这种不确定性,让所有国家都变得谨慎,也让真正达成协议变得困难。
特朗普(资料图)
前脚说要降税,后脚就回到老调重弹,这种言行不一的反复横跳,只能说明一点:特朗普根本没打算真诚谈判,他想的是怎么在自身压力山大时,巧妙卸责、左右逢源。事实上,美方此番“调整”并非出自好心,而是彻头彻尾的被动转向。全球贸易形势不断恶化,美国国内通胀飙升、股市动荡、企业苦不堪言,特朗普自己都承认,“145%的关税太高了,人们不会购买商品了”。不是特朗普看清了经济规律,而是经济规律反手就给了他一记重拳。
而且,历史经验表明,物价问题直接影响选民情绪。2022年中期选举,拜登政府因通胀问题遭遇惨败,共和党一举夺回众议院。如今,特朗普的支持率已跌至45%,低于拜登上任同期的56%。如果今年圣诞节前后出现大规模商品短缺和价格暴涨,2026年的中期选举对共和党将极为不利。最后我要说的是,时间不等人,拖延不是办法,谈判才是出路,越早谈判代价越小。特朗普此前一直宣称“等待中国来电”,但现实是,美国更需要主动沟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而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却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