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掠过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唤醒沉睡的黄土褶皱,在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下,康巴什区的200余名学子奔赴榆林古城,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秘之旅。这次以“榆见民俗,传承非遗”为主题的深度研学,不只是简单的出行,更是一场对古老文明密码的深度破译之行。
古韵寻踪,民俗馆内穿越时光
孩子们怀揣着好奇与期待步入馆内。馆内陈列的每一件展品都像历史讲述者。古老农耕器具、精致传统服饰、精巧手工艺品……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陕北民俗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为什么这些剪纸作品的图案如此细腻生动?”“刺绣怎样制成?”孩子们求知的疑问,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叩问。
弦歌绕梁,民歌殿堂共鸣心声
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悠扬的旋律瞬间萦绕在耳畔。孩子们围聚民歌老师身旁,聆听经典。信天游高亢,小调婉转,首首动人心弦。从艰苦的劳作生活到美好的爱情憧憬,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到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每一个故事都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民歌所承载的情感与文化内涵。互动学唱时,稚嫩童声与醇厚民歌声交织,民歌成了孩子与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尽显独特魅力与生命力。
匠心传承,非遗工坊实践探新
非遗,作为民族智慧的璀璨结晶,承载千年记忆,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代代匠人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努力。此次研学还安排了拓印与面花两项非遗体验活动。孩子们亲手操作,感受非遗技艺背后的心血智慧,体悟非遗匠心是对工序的严谨、对文化的守护、对文明的敬意。这颗传承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扎根,激励其未来弘扬非遗文化。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观览、亲身实践,让孩子们领略风光人文,更在心底播撒下传承文化的种子。这不仅是一场空间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通讯员:孙昊靖 段卓伶)
编辑:李 洋
校 对:李仙渝
审核:李臻昊 王芳
终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