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肝,这些知识要知道

健康科普

{ 中医养生 }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肝属木,与春季相应,肝气在春季最为旺盛。因此,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机。

今天,合卫小编请来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中医科主任唐晓敏,带大家了解关于春季养肝的健康知识。

一、肝的功能

1.主疏泄:肝气顺畅,则气血调和,情绪平稳。

2.主藏血:肝血充足,则眼睛明亮,筋脉柔韧。

3.主谋虑:肝气调和,则思维敏捷,决策果断。


二、日常生活如何养肝?

1.生活起居

①晚睡早起:春三月宜晚睡早起,唤醒冬藏的能量,顺应天地阳气的变化,有助于阳气的生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晚睡”并非指熬夜,而是相对于冬季的早睡而言,适当推迟睡眠时间。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长精的时间,凌晨一点到三点是长血的时间,凌晨三点到五点是长气的时间。所以春季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五点是涵养精气血的重要时间段,科学规律的睡眠有助于我们精气血的生长。


②保暖防寒:初春时节,寒气未尽,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春天肝火旺,人体的阳气开始不断地往外宣发,皮肤毛孔也舒张开放,这时最易感受风寒,所以,常言道“春捂秋冻”,是很有道理的。春捂秋冻,不要过早脱去棉衣, 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应审慎。穿衣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特别要注意颈部、膝关节和足部的保暖。应保持室内通风,使空气新鲜,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③衣着宽松:春季宜穿宽松、透气的衣服,有助于身体放松,舒缓压力。同时,避免穿化纤类衣物,以减少静电和皮肤刺激。

2.饮食调养

①辛甘发散:春季是养肝柔脾时令,肝主疏泄,春季养肝尤为关键,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葱、姜、蒜、韭菜等,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和体内寒邪的驱散。多吃甘以健脾,宜温和的食物,如红枣、蜂蜜、胡萝卜等,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温和的粥品也是春季养生的佳选,如糯米、薏米、扁豆等,既可养胃又能补充气血。宜清淡,避免油腻和辛辣,以免助湿生热,影响脾胃功能。

②省酸增甘: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酸味入肝,易导致肝气过旺而伤脾。因此,春季应少食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等。苦味泄肝脏之火,正合辛开苦散,可适量食用,如绿茶、苦菊等,以平衡肝气,以达到疏肝理气之效。此外,春季宜多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③营养均衡:春季人体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因此,要保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梨等,以补充冬季维生素的不足。

食疗方推荐↓↓↓

1.枸杞菊花茶(枸杞10g,菊花5g,泡水代茶饮,养肝明目);


2.菠菜猪肝汤(菠菜100g,猪肝50g,煮汤食用,补血养肝);


3.运动锻炼

①适量运动:春季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和气血的调和。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锻炼。中医养生气功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不仅能舒张筋骨,畅通血脉,增强机体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有益于身心健康。


②增加户外运动:春分之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应相应增加。散步踏青、放风筝及各种踏青、赏花等,有助于改善心情,增强体质。户外运动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吸收大自然的清新气息,进一步调节身心健康。

4.情志调节

①保持心情愉悦:春季为木属性,与肝脏相互关联。应摒弃烦躁与愤怒,致力于维持内心的宁静与愉悦,避免陷入心情郁闷、无法舒展的境地,而应当积极追求轻松愉快、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以促进人体阳气的自然宣发。春季养生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多予赞美鼓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心情愉快。春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肝气的疏泄和调节。要避免过度悲伤或过度高兴等情绪波动,保持平和的心态。


②放松心情:可以通过听音乐,缓解压力,如古筝、琵琶等古典乐器演奏的曲目,帮助心灵得到宁静。此外,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也能培养情操,净化心灵,使人忘却烦恼,达到一种禅定的境界。在春季,应顺应自然界生发的规律,让自己的生活节奏保持舒缓,既不急躁也不懒散,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三、穴位按摩养肝法

《内经》云“肝主筋”,调筋即为养肝。结合经典与后世医家经验,推荐以下方法:

1.揉地筋:足底有一硬筋(地筋),属肝经所过;


2.早敲胆经晚推肝经;


3.按揉太冲: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此穴为养肝的第一要穴。


据了解,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中医科系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合肥市“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内科,合肥市“十四五”中医脑病优势专科。开展特色针刺疗法、电针、温针灸、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耳穴疗法、督灸、火龙罐技术、铜砭刮痧技术、穴位贴敷、颈腰椎牵引、中频等多种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突发性耳鸣、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肩周炎、网球肘、产后尿潴留等疾病。可为广大市民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专家介绍


唐晓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中医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合肥市“十四五”中医优势专病中医脑病学科带头人。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损伤、脾胃病、风湿病、肿瘤类疾病、妇科病、皮肤病、虚劳病、疫病等。主持省级科研5项、市级科研2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6项。目前为中国针灸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省针灸学会理事、安徽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学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安徽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合肥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全科医师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咨询电话:0551-82139492(滨湖院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