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与民众党昨天在凯道举办集会,抗议赖清德当局对在野阵营抄家灭族。主办单位宣称超过25万民众参与活动。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距离赖清德就职满一年只剩24天,五二零后开始全民罢免赖清德,除了“立院”发动罢免外,全台各地要用人民的力量推倒赖清德;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崐萁稍后也宣布,将提出罢免案。
在活动尾声,朱立伦表示,赖清德指使内政部门负责人刘世芳认定朱立伦、“立委”谢龙介,发言人杨智伃是首谋,我等一下就到中正一分局让你约谈。一旁的台中市长卢秀燕听闻,马上举起主持人的麦克风大喊“朱主席加油。”对于昨日的凯道集结,岛内媒体评论,25万人的怒吼,可能无法遏制赖当局的蛮横专断,但一吐被政治辗压的怨气和遭司法追杀的惊悸,可视为反恶罢的转捩点与重振在野制衡力量的契机。
的确,让赖清德下台在政治实务上难如登天,要全体“立委”四分之一之提议,三分之二同意提出后,罢免案才能宣告成立。就是说,在野要提案罢免案,须经29席“立委”提案,并经76席同意成案。目前朝野席次,在野党占62席,中国民党52席、民众党8席、无党籍2席,而执政的民进党占51席。如果在“立院”提案成立,在野党还少14票。这是连守住现有席次都要殊死一战的蓝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即便如此,朱立伦提出罢赖,还是有其鲜明的政治用意。
首先,罢赖虽然成案几率为零却可让赖在任内留下政治污点,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蓝营内部乃至蓝白之间,对于“倒阁”莫衷一是,提出罢赖,也可以成为在野阵营反对恶罢的另一个宣泄出口。
将时间拉回到4月17日的北检陈抗现场,台北市长蒋万安提出“倒阁”,称如果赖清德解散“立院”,以全面改选对赖清德进行不信任投票。这背后的原因是,“立委”选举时普遍要争取过半,而罢免只要四分之一低门槛就能过关,这让很多优势选区蓝委,因为绿营支持者高度凝聚都面临被罢风险。有些人开始思考与其被动挨打干脆推倒重来,而蒋万安彼时的振臂高呼,确实呼应了蓝营这部分人的想法。
可国民党一向不团结,虽然不少蓝委都进入罢免二阶,但安全选区和有落选风险的蓝委心态完全不同,对蒋万安的提议看法自然各说各话。而蓝白政党高峰会,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也以“倒阁”救不了台湾,应该“倒赖”,主动排除在野联手促成重选的可能,再加上是否解散改选的主动权握在赖清德手中,让朱立伦也不敢呼应蒋万安的世纪豪赌。
虽然有蓝营媒体批评,在野阵营缺少勇气,形同自行缴械,但“倒阁”主张慢慢熄火也是客观事实。因此,国民党需要创造新的政治攻防点,动员泛蓝支持者甚至呼唤其他在野力量加入,扭转罢免战的被动局面,而“罢赖”则是现阶段蓝白可以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动员各自支持者一面大旗。
从去年六月柯建铭扬言要把蓝白送上政治“断头台”开始,民进党是一路将“抗中牌”打到底,他们把罢免战的位阶拉高到本土政权存亡、“国家认同”层级,反观国民党除了在战术上准备不足,更是因为在高政治层面,找不到可与对手一决高下的战略议题,比起民进党大卖的“芒果干”,“讨厌民进党”“反对当家闹事”的理由难以激发蓝营支持者的危机意识,更不要说还能指望白营为保蓝委席次选择挺身而出。
而把罢免赖清德作为在野阵营的最高战略目标,在必须保住现有蓝委席次,且下架14席绿委才有可能成案的前提下,此战的意义就不只是攸关国民党一党安危,而是以反对赖当局“毁宪乱政”,守护六成选民的期待为最大诉求。在下架赖清德大旗的引领下,即使蓝营现阶段提“罢赖”在议场内难获成功,但将这条战线延伸到议场外,也能最大程度激发泛蓝群众乃至民众党支持者的动力与热情。
而此时面临被罢风险的蓝委,就从单兵作战变为集体作战,从被动回防变成反守为攻,有助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治议题的主导权,重振支持者涣散的士气,让罢免形势避免朝向一面倒的结果发展。
对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而言,站在人民立场以“倒赖”为目标参与到反罢的行动中,也能扫除民众党内出现的“别傻傻跟人扫墓”的异议声音,通过蓝白合堆叠善意,为2026布局争取最大的政治筹码。
对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来说,如果昨天在凯道能集结25万人发出对赖清德的怒吼,那国民党先前罢免一阶1%的低门槛都出现挂蛋的被动局面,党主席难辞其咎。罢免赖清德大旗被竖起之时,朱立伦也等于舍弃了先前开辟的“反戒严”“反废死”的对决战场。当最近传出九成蓝营议长支持卢秀燕参与党魁之争,这场罢免战的成败,在关乎国民党未来的同时,恐怕也是朱立伦延续个人政治生命的最后“救赎”。
赖清德追杀在野,挥动司法大刀抄家灭族当然不会因为一场集结而告终,当民进党的政党力量也该正式下场的时候,这场罢免战的正式对决,此刻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