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25万人面前,朱立伦突然喊出“罢免赖清德”,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彷徨迷惑。外界也在纷纷猜测朱立伦的意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背后,恐怕正是他的最后一搏,罢免赖清德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最终还是要回到大罢免上。

罢免赖清德有多难

按照岛内相关规定,罢免赖清德需要其就职满1年,立法机构四分之一民代提议,然后三分之二民代同意,罢免案才能成立。

目前非绿民代加在一起共有62席,距离三分之二还差14席,也就是说罢免案想要最终成立,还需要绿营民代有14人同意罢免。

罢免案成立后还需要进行选民投票,参与投票人数需达到当年岛内领导人选举投票总人数的一半,同意票需超过投票数的一半,如此才能罢免成功。

可以说朱立伦所提的罢免赖清德,实则根本出不了立法机构,作为一向理性、务实的他,显然此举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能否罢免赖清德,而是另有所图。



蓝营的困境

蓝营当下所有困境的根源依然来自大罢免,显然为了达到改变少数支持的现况,绿营已经推倒所有规则,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利用司法打压制造寒蝉效应,而相对应的蓝营的反击手段却相当有限。

绿营之所以要搞大罢免,就在于根据岛内现行的罢免规则,他们可以利用少数同意票就可以达成罢免的目的。

就比如罢免民代,只需要第一阶段同意票达到投票人数的1%,二阶段则为10%,三阶段为25%,只要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就可达成罢免。

绿营就是看准了这一规则的漏洞,利用基本盘的优势,足以实现他们罢免蓝营民代的目标。而蓝营想要赢,就必须发动更多人来投不同意票,光是基本盘还不够还需要中间选民的支持。

然而当下的现状是:

尽管岛内多数人反对罢免,但他们大多对罢免本身充满厌恶,更别提参与其中。而这却对蓝营对抗罢免至关重要,由此如何激发岛内多数人投反对票的热情,就成了罢免战蓝营能否赢的关键。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让绿营在一片反对声中,成为最后的赢家,那对蓝营来说才真的是杀人诛心。



朱立伦的终极一算

能否打赢罢免战,已经不仅仅是关乎朱立伦的连任,而是已经牵扯到蓝营的生死存亡,由此朱立伦绞尽脑汁也要想方设法激发选民的参与热情。很明显一场抗议活动只能起到助燃的效果,若后续没有更大、更连续的动作,那么热情很快便会消散。而当下若论什么最能让岛内民众有感,“罢免赖清德”无疑最有吸引力,由此把它与大罢免进行深度捆绑,蓝营才有胜算。

说白了蓝营只有提出罢免赖清德,才会让民众有参与反制罢免的动力,同时即便罢赖不成,在其就职刚满1年就有了被罢记录,对于赖清德的声誉也是极大的重挫,这种影响可能会延续到其连任。

不得不说朱立伦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黄国昌也是心有灵犀,第一时间进行响应支持。他也很清楚,大罢免战不仅关乎蓝营的生死存亡,白营也处于唇亡齿寒的境地,除了让绿营一个都罢不成,蓝、白别无选择。



由此蓝、白之后的应对策略,会围绕着“罢免赖清德”全面展开,会加大各地宣讲力度,把所有的宣传聚焦到,支持蓝营民代就是对罢免赖清德的表态上来。这势必会解决普通民众对于罢免战概念模糊、理解不清晰,缺乏参与热情的问题。同时也会让蓝绿之间的罢免,由基本盘对决延伸成为,绿营基本盘与岛内六成民意的对决,这无疑增加了蓝营的胜算。

可以说被逼急了的朱立伦,让自己“政坛精算师”的本色尽显,他的这一算凝结了自己几十年的政治智慧,当然也与当下岛内反绿、反赖情绪不断上涨的社会氛围相契合。这已是朱立伦个人、蓝营乃至在野,而是台湾对自己未来命运的一次自我救赎。除了把赖清德及其绿营拉下马,乃至最后彻底消灭“台独”势力,他们已别无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