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中国外交节奏快到令人目不暇接。王毅外长马不停蹄,从东南亚转战中亚,再飞跃半个地球抵达南美,展开了一场外交上的“全地球布局”。
【王毅外长将出访巴西和哈萨克斯坦】
根据外交部公布的安排,王毅将于4月25日至30日先后出席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中国-中亚外长第六次会晤、中哈外长战略对话,以及在巴西召开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和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
这意味着什么?在当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国际格局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方并没有选择对抗、也没有选择回避,而是以主动布局、多边协调的方式,稳住“政治大后方”,打出了一套极具战术深度的外交“组合拳”。
这里提到的“大后方”,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政治意义上的,具体指的是中方在国际政治中的“稳定朋友圈”和“战略缓冲区”。此次王毅外长出访的两大区域——中亚与金砖,正是我国在国际格局中的“战略支点”。
首先来说说中亚。中国与中亚国家,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历来关系密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亚是中欧班列、陆路能源通道、反恐合作机制的关键纽带。
美方这些年不遗余力地试图介入中亚事务,甚至在阿富汗撤军之后,鼓动“后撤军计划”向中亚外溢,同时还以各种名义承诺向中亚各国提供资金来进行拉拢,但中亚国家普遍选择了和中国站在一起,原因很简单:中国讲诚信、讲共赢、不搞殖民套路。
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则更是中国对冲美西方霸权的主要平台。随着“新鲜血液”的融入,如今的金砖大家庭正在从“经济合作俱乐部”转型为“全球南方政治协调体”。中国在其中的角色,是平台建设者,更是议程引导者。
【特朗普称正在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目前,美国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愈演愈烈,特朗普对华关税已经加征到了145%。虽然近期特朗普政府放出风声称,正在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预计会降到50%——65%之间,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一向“反复无常”,不排除这只是一种降低中方警惕的“缓兵之计”。
在此背景下,王毅外长定下了“中亚+金砖”的外交路径,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及足以信赖的伙伴来应对美国关税施压。同时中国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全球南方的各个国家“稳住阵脚”。
在特朗普高关税的重压之下,不少国家心里都不太踏实,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希望加强合作、抱团取暖,另一方面又害怕被大国之间的纷争“殃及池鱼”。这个时候,中国的出现,就像是一剂“定心丸”。
王毅外长这次出访的国家,都是当前国际局势下相对中立、愿意和不同国家打交道的力量,更直白点说,属于那种“谁都不想得罪、谁都想合作”的角色。
拿这次访问的哈萨克斯坦和巴西来说,前者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重要枢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后者则是拉丁美洲的“领头羊”,在本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的立场,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各自地区的主流态度。
中国这次与它们加深合作,不只是“走亲戚”,更是实打实地在欧亚大陆和拉美地区“扎下根”,进一步稳固我们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
另外,中方此行也是对多边外交平台的一次“精准激活”。近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公开指出,美国以“对等”为名搞霸凌,以“公平”为名行霸权,已经严重伤害了全球经济秩序。
这与王毅外长此次出访的政治立场高度一致:面对这种全球性焦虑,中国必须站出来说话,必须通过强外交手段,继续团结“全球多数”。
正如《人民日报》“钟声”评论指出:“任何开历史倒车的企图,都必将以失败告终。”特朗普想让世界重新走回零和博弈那一套,但中国坚定地走多边主义、公平正义的道路,这是全球多数国家的共识。
王毅外长一周内跨越大半个地球,所传递的,就是在强权面前的“不卑不亢”、在危局面前的“从容有序”,更是我们对世界秩序负责、对全球伙伴负责的庄严承诺。
总而言之,当前中美关系仍在关键博弈期,但中国不是“被动挨打”的一方,而是有能力、有信心、有路径,打造出“以我为主”的大国战略节奏。
美国可以选择闭门造车,但中国一定选择开放合作;美国可以鼓吹“脱钩”“去风险”,但中国会坚定守护全球化的底线。
这个世界,终将听懂中国讲的“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