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我国外交部向全世界发表了一则声明: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达到预期,即日起我参战部队将陆续回撤。”
随着中央军委下达撤军的命令,对越自卫反击战基本结束,战后,中越双方不约而同地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时任越军副总参谋长的阮友康谈及这场战争时,宣称我军装备不如越军,只是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才取得战争的胜利。
阮友康的这番表态半真半假,其中当然有为越军战败找借口的动机,但是其所说的我军装备不如越军装备好确是事实。
越军武器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美式武器,二是苏式武器,三是中式武器,之所以种类繁多,是由于历史造成的结果。
越南战争初期,越军先是通过我国援助,得到了大量的中式武器,之后又在战争后期,从美军手中缴获了各种美式武器。
无论是我国援助越南的武器,还是越军缴获的美式武器,基本上都是轻型武器,且大多为枪械,重武器的数量比较少。
我国援助越南的武器均是50年代独立自主生产的武器,虽然不如同时代的美式武器和苏氏武器精良,但是也能在战场上与后两者平分秋色,可惜后来我国武器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打断了我国武器的发展进程,导致国产武器逐渐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越南战争结束时,越南纷纷丢弃我国援助的武器,转而使用新缴获的美式武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式武器更为精良。
不过,对于越军来说,美式武器是一次性的,用完之后不可补充,只能丢弃,如此自然不足以支撑越南称霸东南亚的野心。
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为了在南海地区遏制我国,开始暗中扶持越南,给越南提供了大量的苏氏武器,越南由此获得苏氏武器。
正是靠着苏联的军事援助,越南才得以在东南亚地区作威作福,还频频在中越边境挑衅,试图确立“军事强国”地位。
苏联虽然有意武装越南,却没有预料到我国会发起自卫反击战,以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以后,苏联又停止军援越南。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我国刚刚结束特殊时期,军队还未进行整顿,武器装备更是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越军副总参谋长阮友康的评价是中肯的,我军的武器的确比越军的武器差,但是我军赢得战争的胜利却不是靠人数优势。
我军的轻武器虽然相对落后,但是重武器却比较先进,于是造成了一种现象: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步兵部队伤亡较大,坦克部队和炮兵部队却发挥出色,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在战后总结中,中央军委发现了轻武器落后、军队指挥系统混乱的客观事实,并决心进行改革。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国军事科学院利用前线部队从越军手中缴获的美式武器和苏氏武器为模型,陆续研制出了一批新型轻武器。
毫不夸张地说,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我国轻武器发展提供了原动力,此战结束以后,国产枪械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十年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