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依然记得, 语文课本上 那些劳动者的身影 ,《喜看稻菽千重浪》里在田间脚踩淤泥的袁隆平院士,《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建设者……而在我们身边, 同样时时刻刻闪动着优秀劳动者的光辉,他们身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一线 ,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5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每五年一次,表彰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劳动者。
(一)
作为广电视听行业的先进代表,9名同志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除了坚持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之外,还注重创新,敢于在实践中不断超越。
比如,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播电视中心设计所(融媒体研究中心)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姚琼,专注与专业成为姚琼最大的特质。
长期从事融媒体、广电网络方面的研究的姚琼,曾主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等70余项规划设计项目、4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40余篇论文,获30余项科技奖,主编《物联网与智慧广电》等专著3部。2022年,姚琼当选2022-2024年研究期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ITU-T)第9研究组课题8副报告人,这是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专家,首次成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研究组课题副报告人。姚琼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
再如,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中心一级助理,高级工程师詹永强,坚守与创新成为詹永强最大的特质。
二十余年来,詹永强在本职岗位上善于创新、勇于当担,先后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国家广电总局首批“党员先锋岗”、“广西直属企事业工匠”,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47项荣誉和奖项。
多年来,詹永强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参与了标清、高清、4K智能超高清等机顶盒及遥控器等三十多款数字终端产品研发,投产发放的600多万台机顶盒,为众多家庭带去电视的欢乐。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50多个研发项目,荣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3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及10项科技创新奖。2024年,詹永强积极创建“詹永强创新工作室”,以传帮带的方式,带领团队在5G、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创新。
说起全国劳动模范,浙江杭州临安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政企支撑部员工、高级技师宋利民,很多群众评价他是“广电铁脚板”,也让温暖利民成为其最大的特质。
始于乡村广播电视工作的宋利民,其主要工作是负责信号线的检查与维护等工作。为了让农村地区的信息畅通无阻,宋利民通过努力筹集到了超过200万元的资金,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乡镇广播电视网络共享传输安装试点项目,不仅惠及了6000多个家庭用户,解决了偏远地区收视难的问题,还成为了其他地区的典范之作。
“转战”于工会工作的宋利民,积极配合推动“服务百家企业、培训千名员工”活动和“百样工种大比武 千名职工争状元”技能竞赛,累计培育出区级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2个、浙江(数字)工匠6人、各类技能能手1259人,流水线上的“小工匠”有更多机会实现“大师梦”。
(二)
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视频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闫征,其最大的特质就是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从事新闻工作近16年来,闫征曾8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并荣获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从做电视到做网络,从大屏到小屏,从临时工到合同工,从小编到主创,经历了融合转型的很多苦,但依然对新闻事业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
作为主持人,闫征凭借主持的《公仆“赶考”记》《“当代鲁班”的中国梦》《让大山深处的梦想启航》等节目,向全社会传递一份份温暖人心的网络力量;作为全媒体记者,她与时间赛跑,赶赴一个个新闻现场,锻炼出采访、写稿、剪辑视频、出镜直播等“十八般武艺”。
“用初心、担当与温度记录时代中国”成为闫征16年新闻经历一直坚守的座右铭。
全国劳动模范,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主持人,播音指导雷小雪,有着复合型发展与热衷公益的特质。目前担任东方卫视《今晚》《东方新闻》《中国考古报道》等节目主播的雷小雪,是从一名从记者成长起来的新闻主播,先后担任主持或参与制作的《“人民之城”融媒联播》《最早的中国-文明探源看东方》《今晚》《思想耀征程》等栏目,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广播电视新闻优秀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等业务奖项,也曾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劳动模范”“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各种荣誉。
雷小雪一直坚持采编播全面发展,从亚非领导人峰会到尼泊尔地震,从珠海航展到香港特首专访,从重走长征路到实地探访长江口二号古船,她都奔赴新闻一线带来了直播连线和新闻报道。在此基础上,雷小雪主持、参与了大量文化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从建筑可阅读、沪疆对口帮扶、劳模课堂、文化志愿者、讲好家风家教到关爱“星星的孩子”等,她都热情参与,发挥媒体人的光与热,传播正能量。
(三)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4名广电人,均长期坚持在新闻一线,有着同样的新闻特质与热爱新闻工作的热诚,并坚持守正创新,立足于自身岗位成为推动广电系统性变革的“螺丝钉”。
说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副召集人兼综合频道负责人,高级编辑贺亚莉,也许很多观众并不熟悉,而当提起《中国地名大会》《寻古中国》《山水间的家》等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观众就会恍然大悟。是的,正是贺亚莉带领团队让这些电视节目熠熠生辉。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了二十余年的贺亚莉,在记者、编导、导演、制片人等节目生产一线历练多年,先后担任《海峡两岸》《天涯共此时》《国家记忆》等栏目编导、制片人。担任CCTV-1综合频道负责人之后,连续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策划创新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古韵新声》、大型文旅探访类节目《山水间的家》、十六集大型纪录片《端牢中国饭碗》、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等精品力作。多年来,贺亚莉先后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主任播音员郭炜,给同事和观众的感觉,可以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踏实”,而他也正是以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作为座右铭。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郭炜,担任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一路畅通》《动听天下》节目主持人,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中国广播金话筒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等多类奖项。
面对媒体深度融合大势,郭炜创办了由其主理的融媒体项目《他俩能成》,为单身男女提供了全方位、靠谱、新颖、高效的婚恋交友平台。虽然是广播从业者做的互联网节目,但是起到了用新媒体手段,服务广播节目本身的重要功能,使广播更好玩、更好听、参与感更强。该项目先后获中国广播价值创新论坛金伙伴奖、全国融媒体营销创新大赛金奖等奖项。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评论部、采访部部长,高级编辑张晓艳,在新闻战线上工作十六年,多篇新闻作品获得内蒙古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并先后获得鄂尔多斯市优秀党员、鄂尔多斯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鄂尔多斯市先进工作者、鄂尔多斯英才、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员等荣誉。
张晓艳连续多年为鄂尔多斯市“党代会”“两会”等重要时政活动撰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先后担任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等重大活动的评论主笔。十六年来,累计撰写消息、通讯、言论各类稿件2000篇左右,字数达180多万字。融媒改革后,她全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以“冲浪者”的姿态带领团队创新“暖城E评”栏目,推出了暖城时评、暖城短评、暖城夜话等多个深受好评的精品栏目。
对于年轻的四川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融媒总编室负责人,主任记者熊蕊来讲,“热爱”贯穿于其工作的全过程。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进入雅安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之后,总是给人超过预期的采访稿件。
从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从时政新闻现场,到乡村振兴的田间村头,熊蕊总是以一支笔给人以温暖与力量。由此,熊蕊先后荣获省部级新闻奖60多个,其中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个、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2个。凭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优秀表现,熊蕊被评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媒体融合大势,熊蕊从第一次拿起手持稳定器录制视频,到第一次成为“出镜”记者……她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我热爱新闻工作,这和园丁对园艺的热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大学至今,熊蕊与新闻打交道已有二十年,“守正创新做好新闻工作,挖掘平凡劳动者闪光点”成为熊蕊新时期的工作目标……
使生如夏,无不盎然。今天,我们要向9名广电人致敬,他们是全国所有广电人在改革、创新、突破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为此,我们更要向所有默默坚守的广电人致敬,向所有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你致敬,愿你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