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笔:周宵祥
执行局三级法官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硕士
2024年年末,我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以入额法官的身份踏入奉贤法院,就此翻开职业生涯的崭新篇章。
回首过往,有命运的巧妙安排,有机缘的不期而遇,也有深思熟虑后的取舍。“昨日种种,皆成今我”,曾经的过往,都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印记。
时间回溯至2016年夏天,彼时作为一名准毕业生的我正在律所实习,但成为法官是我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职业初心,而这颗理想的种子早在求学之初便已种下。
于是实习之余我报考了虹口法院,同时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松江国税。出乎意料的是,我以岗位第一名的成绩被国税录取,并在不久后收到了法院录取的消息。
律所?国税?法院?最终我还是听从了内心深处的声音,拒绝了律所的offer并放弃了国税局的岗位。时至今日,我仍清晰记得签署放弃岗位承诺时那复杂的心境。我的法院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2017年7月3日,我到虹口法院报到并被分配至执行局。执行工作的节奏很快,从初次使用执行系统,到首次参与执行接待,再到第一次投身现场执行,我努力的成长、探寻自身价值。一年前,我西装革履出入南京西路写字楼,如今,却要顶着烈日穿行于虹镇老街亭子间。环境和身份的转变使我产生了落差。
一次现场执行扭转了我的想法。一个冬日的下午,执行法官在松江某处寻得被执行人名下价值百万的奔驰车。在出示证件及相关文书后,驾驶员却假借上车取个人物品,直接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那辆奔驰车无视交通规则直闯红灯,在松江、青浦两地来回逃窜。警车拉响警笛,却追赶不及。执行法官一边迅速联系110报警中心请求布控,一边通过执行指挥中心请求松江法院派员协助。
执行现场
在松江公安及法院的通力协作下,我们成功扣押了车辆,并对驾驶员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这是我入院半年参与的最紧张、最惊险的一次执行,这次执行行动使我见识到了执行法官规范执法、以法服人的能力,也领略到了执行法官面对突发情况游刃有余、泰然处之的风采。
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意义,执行工作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在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拒不搬离某商铺。经调查,被执行人将案涉商铺作为职工宿舍及办公场所使用多年,屋内人员密集、情况复杂,执行工作推进缓慢。在了解到所在街道也被案涉房屋的群租问题长期困扰后,我主动与街道取得联系,提出针对性方案,得到街道积极回应。
后续通过与辖区内消防、公安等单位对接协调,经过充分讨论与多部门合作,案涉房屋终得以成功腾退。这次执行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解决执行难不能仅依靠法院单打独斗,要将执行工作置于综合治理的全局视角,携手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2020年12月,我调入执行裁判庭从事执行审查工作。不同于执行实施,执行审查更要求我“坐下去、静下心”,以一纸裁判回应各方诉求。刚开始,材料送达、开庭排期、庭审记录、文书撰写、案卷归档等工作让我应接不暇。那段时间,白天我四处奔走请教,晚上加班整理问题、梳理思路。
作为助理,如何有条不紊的做好辅助工作以确保程序和实体规范?作为准法官,如何以法官视角进行释法说理?
执裁庭的这四年,我从带教法官身上学到了实事求是的审判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亲和为民的司法情怀。也正是他们帮助我飞速成长,知识与能力的枝叶愈发繁茂,我对之前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身处哪个部门,从事何种岗位,只有做到无一处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持续学习、对标先进,方能保持业务的敏锐。
当这一切如期而来,2024年11月29日我以审判员的身份领取了任命书。2024年12月9日,我告别了工作七年多的虹口法院来到奉贤法院报到,新的生活真的开始了。
到如今四个月的时间里,新环境与新身份再次带来挑战。重新回到执行岗位,如今以法官身份直面各类执行案件,我必须给出解决方案,而这探索的全过程,便是我在此处书写的新故事。
2025年元旦后第一个接待日,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李某走进了我的办案室。经交谈得知,李某系申请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正面临着棘手难题 —— 被执行人拖欠李某公司六十余万元工程款。
我如实告知李某,经网络查控,目前未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其银行账户还被其他法院多案在先冻结。听到这些,李某的焦虑与急迫溢于言表。他倾诉道,工程项目资金前期皆由自己公司垫付,被执行人却以回款不理想等为由,长期拖欠工程款,致使他的公司经营举步维艰。
李某的这番话,让我敏锐地意识到被执行人对外或许存在应收款。于是,我当即告知李某,务必收集被执行人的工程项目线索。恰逢年前是资金结算高峰期,收到李某提供的线索后,我争分夺秒,通过电话、快递,甚至直接奔赴项目现场,向总包等相关方核实情况。然而,一番努力下来,却一无所获。
此后,每个接待日李某都按时到访。农历新年前,李某带着母亲一同来到办案室。李某的母亲满含泪水,哭诉着这些年公司经营与家庭生活承受的巨大压力,一家人常常彻夜难眠。我默默倾听他们的心酸,随后坚定表示,尽管案件推进困难重重,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法院定会全力以赴核实并执行,同时也希望李某能继续配合,积极提供线索。
正月里的首个接待日,李某再次提交了几份财产线索。我随即投入工作,一通通电话打出去,一份份文书发出去,一次次实地调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周折,我确认被执行人在多个项目上存在未结算的应收款,金额高达一百余万!我把这个好消息告知李某时,他激动得难以自已。
后续,经过与相关建设单位反复沟通、多轮协调,案涉款项顺利汇入法院账户,并及时发放给了申请执行人。
通过这次执行,我对“执行是跑出来的”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执行工作不仅要善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查控效率,也要依靠传统的走访调查捕获案件的蛛丝马迹。
人生旅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往往扑面而来,此时我们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应对路径:一是寻求安逸朝抵抗力最低的,二是抗拒惰性朝抵抗力最大的。
而唯有选择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勇敢的迎难而上,才能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于蜕变中邂逅更好的自己。
工作和生活一直在变,变化之中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抵抗。这抵抗力有时候来自于环境和身份的转换,有时候来自于思想上的差异和误解。
从学校到法院,从执行到审判,从虹口到奉贤,从助理到法官,过去八年我一直在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成为一名奉法人以来,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领导和同事给予我的肯定和关心。他们的支持也让我在面对未知考验时充满底气,无畏前行。今后我会持之以恒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一同为我们这个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增添更多的荣誉。
做好一名法官进而成长为一名好法官充满挑战,未来在兑现老百姓胜诉权益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多想一点,多问一句、多跑一步”的“三多精神”,以点滴渐进的行动,为切实解决执行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素材提供:执行局
文字:周宵祥
摄影:孙玉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仲偲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