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涨秋池,蜀道春风化雨时。”当邛崃的千年窑火遇见忠县的忠义之风,教育的种子在长江之畔悄然生根。4月23日至25日,邛崃市教育局副局长汤银君带领考察团,跨越川渝山水,赴重庆市忠县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活动。两地以“研学共建、艺术联创、师资共培”为笔,共同书写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的动人篇章。
实地调研,共话教育初心
考察团先后走进忠县乐天小学、义兴小学,聆听“书魅力教育”与“植仁义教育”的办学理念,感受农村寄宿制标杆学校的育人成果;在“皇华城”、“烽烟三国”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交织成“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两地研学课程开发注入新灵感。
座谈签约,擘画合作蓝图
座谈会上,邛崃市教育局副局长汤银君与忠县教委副主任胡清海分别介绍两地教育概况,对两地教育合作提出了谋划和要求,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成共识。随着《结对共建合作协议》的签署,邛崃市南街小学与忠县乐天小学、平乐学校与义兴小学同步结对,标志着“忠邛教育合作”迈入机制化、品牌化、长效化新阶段。
三大行动,携手共育未来
两地将以三大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教育合作走深走实,进而实现五育并举、“三化同步”。
研学课程共建:整合忠县历史人文资源与邛崃市红色生态资源,打造“红色+生态”精品研学路线。
艺术工坊联创:以邛崃瓷胎竹编等办学特色为媒,共建非遗传承课堂。
师资交流互培:每年互派骨干教师、干部跟岗学习,共享教学智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场跨越巴山蜀水的教育之约,如四月春雨滋润心田,似长江奔流汇聚力量。未来,两地将以“真结对,结真对,出真招,用真情,见真效”为信念,让教育合作的繁花结出高质量发展的硕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一抹亮丽的教育底色。
来源 | 对外交流合作科
编辑 | 陈芹莹
审核 | 汤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