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鹿青松

今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及山东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护航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十项措施》等相关情况。

本次发布会亮点满满,不仅晒出了2024年山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成绩单”,更发布了护航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展现出山东法院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具体方法与创新实践。


审判质效整体趋优向好

知产保护亮点突出

回顾2024年,山东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发布会数据显示,山东法院全年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3726件,同比下降0.74%,审结33460件,同比下降0.6%。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主要审判质效指标均优于或处于合理区间,审判质效整体趋优向好。

梳理案件总体情况,不难发现多个突出亮点。基层解纷效能凸显,基层法院成为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化解“主力军”,基层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28098件,占全省总量的近九成,且同比增长1.46%。这一数据诠释出司法资源浸润基层的显著成效,群众维权得以更便捷、更高效。

刑事保护力度空前,全年新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90件,同比增长近30%,彰显出山东法院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坚定决心。据了解,背后原因一方面在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催生新型侵权模式,另一方面在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协同办案机制的持续优化。通过强化刑事惩戒,可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为企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筑起一道司法“防护墙”。

行政司法协同增效,新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同比增长25%。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大数据相互映衬,足以体现山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层解纷更为高效、刑事惩戒更加严格公正、协同保护更加紧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亮剑护创新

做实“真保护”“严保护”

2024年,山东法院坚持依法严格保护,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司法保护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强化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强化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成效显著,全年适用该制度审结案件21件,赔偿总额达1.6亿元,案件数与赔偿额同比增长34%和235%,彰显司法保护力度全面升级。这一数据背后,是严格公正司法理念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统一结合,也是做实严格保护的精准实践。


例如,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的典型案例“稻花香”大米商标侵权案,判决某米业有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超1600万元。该案通过同时适用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确定高额赔偿金,有力打击了恶意攀附知名粮食品牌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山东法院全力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为和担当。

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强化制度实施,山东法院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构建起震慑侵权、净化市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司法屏障,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安全贡献法治智慧。

机制创新赋能治理

构建“全链条”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不能仅靠个案严惩,更需要健全的机制保障。审判机制的专业化、府院联动机制的协同化、协同保护机制的系统化……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机制的持续创新与完善,才构建起便捷高效、多元解纷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将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针对不同的案件情况,山东法院探索出了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推动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审判格局,以解决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较长这一难题;针对庭审证据获取、比对展示受限的难点,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利用数字化手段升级“智能3D证据管理系统”2.0版本,实现了720度同步比对功能。

为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山东法院创新打造“知联护新”府院联动特色品牌,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例如,山东高院与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等部门展开深度合作,强化专家库人才与信息共享,合力破解技术事实查明难题。同时,山东高院指导全省知识产权审判条线在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处建设“一站一中心一基地”,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化解提供机制保障。

为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山东法院创新民事、行政、刑事协同保护机制,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召开工作会议,理顺刑事一审案件流转模式与衔接配合。淄博沂源法院创新推出知识产权关联事案复合处理机制,已向市场监管部门移送关联事案33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刑事线索22条,协助破获涉案金额达820万元的盗版书籍制售大案。

司法护航+品牌赋能

品牌矩阵初步形成

司法护航有力量,品牌也要叫得响。立足山东农业大省、中医药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山东法院创新打造“知佑仓实”农业品牌、“鲁知有方”中医药品牌、“知海扬帆”海洋经济品牌等三大司法保护品牌。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司法保护品牌如同坚实的后盾。通过出台司法保障意见、发布典型案例、开展深度调研等系列举措,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农业现代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海洋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司法动能。以“知佑仓实”农业品牌为例,它不仅关注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更着眼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通过司法手段为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等保驾护航,有助于提升山东农业的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在构建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品牌矩阵方面,各地法院品牌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高院指导全省知识产权审判条线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品牌,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打造“青知”五维品牌体系,日照中院打造“知惠山海,益企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品牌,滨州中院打造“守一堂”非遗司法保护品牌,淄博周村区法院打造“知惠金周”助企品牌。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司法保护品牌,山东各地法院可以将司法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法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水平。

从实验室到田地头

打造科技的“法治后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护航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十项措施》全方位加强科技创新司法保护,以高质量审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保护,服务保障科技强省建设”“依法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司法保护,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妥善审理技术合同纠纷,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运用”……一项项措施背后,折射出山东高院对科技创新司法保障的坚定决心。

提起科技,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产业以及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科技也广泛应用于农业等产业中,例如农业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山东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积极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涉农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保护得广,也要保护得全。山东法院依法保护高校、科研机构、研发企业及科研人员等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规制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和责任承担,促进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通过妥善处理科技创新领域的涉外纠纷,加强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山东法院不仅为中外当事人提供了平等的司法保护,更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搭建了坚实的法治桥梁。

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山东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立足新发展阶段,全省法院正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进司法保障体系建设。“全省法院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深入落实‘1234’工作思路,用足用好‘部署-落实-监督-评价’闭环运行机制,做实做细‘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闯的这段话,既彰显了全省法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障的坚定决心,也为山东法院系统擘画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