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节奏飞快的时代,“躺平”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根本就是在虚度光阴,浪费生命,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能更好地享受人生的途径。
毕竟慢下来,才不会被生活裹挟。
“禁欲式”生活的消费观念转变
上海的一对普通小夫妻就开始了他们自己的“躺平式”生活,在49㎡的小屋中。
带着父母和孩子,靠130万元存款与月租收入,开启了一段“禁欲式”的生活模式。
这对小夫妻的“禁欲”生活,首先体现在对物质消费的克制上。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反映了他们对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思,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盛行;
人们往往被广告、媒体等引导,不断追求更多、更昂贵的物质产品,以满足所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
但是这对小夫妻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不会盲目追求时尚潮流的服装,而是选择舒适、耐用的基本款。
对于电子产品,他们也秉持着够用就好的原则,不会为了追求最新款而频繁更换。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与心理学中的“心理账户”理论相关,传统的消费观念下;
人们会为不同的消费项目设立不同的“心理账户”,并且在某些账户上倾向于过度消费。
而这对小夫妻打破了这种常规,将消费集中在真正必要的生活开支上,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心理账户”。
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他们早年努力打拼,最终拥有了两套房产。
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租金收入1万元,再加上理财收入4000元,让他们的家庭每月拥有1.4万元的稳定现金流。
而他们的开销也精确到“克制”:每月7000元请保姆帮忙料理家务,剩余7000元用于一家四口(含孩子与两只猫)的生活开支。
寻找内心自由的生活哲学
就像电影《搏击俱乐部》中所揭示的那样,主角杰克在消费主义的漩涡中逐渐迷失自我;
发泄情绪、给自己剃光头等等,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反抗这种无节制的消费文化。
这对上海小夫妻虽然没有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但同样是对消费主义的一种抵制;
他们试图通过降低自己的物质欲望,从而寻找生活中更本质的东西。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焦虑、疲惫等负面情绪时常伴随左右。
而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摆脱了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不断奔波的循环,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心理空间。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
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对于这对小夫妻来说,他们认为通过躺平,有更多时间去陪伴家人、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比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
“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这对小夫妻的生活方式,也正是对这种追求简单、内心自由生活的一种实践。
家庭凝聚力与社会支持系统
共同的“躺平”目标,还为这个家庭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在面对外界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质疑和压力时,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应对。
从社会支持理论来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当有人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表示不理解时,夫妻双方会耐心地向家人解释,而其他家人也会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共同的目标和情感支持,让他们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生活选择,保持积极的心态。
这对上海小夫妻的“禁欲”躺平生活,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生活方式的独特视角。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主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裹挟,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然而,这对小夫妻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无论是选择积极进取的奋斗生活,还是像他们一样选择躺平,关键在于能否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