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近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影视+”系列学术沙龙在东城区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本次沙龙聚焦舞台影像数字化主题,专家学者现场探讨舞台剧数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舞台剧“破圈”之路等内容。
近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影视+”系列学术沙龙举办。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随着电影技术和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8K超高清等最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变革也不断推动着舞台影像呈现的升级迭代。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音乐剧《在远方》制作人董宁表示,在舞台艺术领域,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成为舞台艺术数字化的一个最明显标志。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的舞台艺术作品早已打破了“第四堵墙”,将更多观众请进“剧院现场”。如今,拥抱技术进步已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
舞剧及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主演谢素豪分享了自己与这部舞剧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谢素豪表示,对于舞者来说,从舞台转到银幕,需兼顾空间美感与情感沉浸感。面对电影镜头,需要妥善把握分寸感,这次经历帮助他提升了对舞台表演的理解。
将舞台剧数字化是一个颇具前瞻性与变革性的话题,而数字化演出和运营是世界各大艺术院团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于电影技术与舞台艺术的结合,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左衡表示,技术应用优先服务于艺术本质。技术提供了舞台细节视角,但需平衡“看戏”的沉浸感与艺术原味。
本届大学生电影节共举办舞蹈影像、动画电影、舞台影像数字化三场主题沙龙,来自舞蹈、动画、舞台艺术等行业的从业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发展趋势和国际交流合作。后续,大学生电影节将打造“青春之夜”荣誉盛典、“光影青春”优秀国产影片展映及主创见面会、“青石计划”路演及荣誉颁授,开展“美育进社区”之“胡同里的电影院”活动。
电影节期间,前门、王府井、崇文门等重点商圈也将推出“票根经济”促消费活动,同时打造“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之“跟着电影游东城”专线。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