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复生一号”的营养品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该产品宣称能“48小时新生血管”“让瘫痪患者重新行走”,甚至“逆转老年痴呆”,其疗效描述堪比科幻剧情。然而调查发现,这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夸张宣传,更牵出一连串令人质疑的商业操作。
杭州某科技公司推出的“复生一号”,在推广中被冠以“全球首个血管再生功能性营养品”称号。其文案充斥着“靶向修复”“神经再生”等医学术语,并列举多个“患者康复案例”:82岁全瘫老人服用后能坐轮椅、脑梗患者三瓶见效等。然而经查证,该产品既非药品也非保健品,仅为普通食品类目。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普通食品不得宣传疾病治疗功能,此类营销已涉嫌违法。
深挖企业背景,疑点更为密集。佗鹊堂创始人梅丽萍名下17家企业中,多家存在经营异常记录:杭州科贝生物制药曾因虚假广告被罚,关联公司因失联被列入异常名录。作为生产主体的杭州佗鹊堂国投生物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实缴为零,公开电话竟与9家企业共用。业内人士指出:“正规企业不会连专属联系方式都没有,这种操作显失商业常理。”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推广模式。公司设计了会员可通过发展下线获取见单奖,形成县代、市代、省代三级代理体系。法律专家分析称,这种以拉人头、分层返利为核心的机制,已符合传销行为特征。而生产方与运营方的刻意分离,被指是为规避法律风险埋下“防火墙”。
产品主打的成分实为普通中草药,虽有保健功效但药效有限。商家却将其包装成“医学奇迹”,甚至在公众号暗示未来将成为“处方药”。专业人士提醒:“普通食品宣称疗效不仅误导消费者,更可能延误患者正规治疗。”
耐人寻味的是,创始人曾以“致敬华佗、扁鹊”诠释品牌初心,但现实操作却与之背道而驰。从虚假宣传到涉传销疑云,佗鹊堂的案例暴露出部分健康产品领域“重营销、轻实质”的乱象。市场监管部门呼吁公众理性看待“神奇疗效”,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投资者更需警惕那些披着“科技创新”外衣的违规项目。毕竟,再华丽的营销话术,也抵不过一句最朴实的真理——世上从无包治百病的“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