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3月4日,河南省宝丰县检察院检察官入村回访。



图②:4月23日,平顶山市湛河区检察院控申检察官与值班律师联合接访。



图③:4月8日,在河南省郏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全国模范检察官马俊欣(中)接待来访群众。



图④:3月27日,平顶山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林海(右)带案下基层接访。

  “检察院在咱们村设的这个联络点,就像专门为老百姓开的法律诊所。”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向村民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时这样表示,“法律监督基层联络点的设立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精神,可谓‘走在了前头’。”

  河南省平顶山市,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设立法律监督基层联络点是鹰城检察机关众多探索中的一项。从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到构建“一盘棋”信访工作格局,从建立“12309+12345”联动协作机制到组织开展重点任务攻坚……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是鹰城检察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综合履职+问题联治”做优“必答题”

  检察机关如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小事不出部(门),大事不出院,事事有人管,案结事要了。”这是宝丰县检察院给出的答案。

  “我们为干警确立了信访接待热心、释法说理耐心、研判案情细心、矛盾化解用心、多元救助尽心的‘五心要求’。”在宝丰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该院副检察长谷英格指着墙上的标语告诉记者,“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要从处理好每一封来信、接待好每一次来访、化解好每一个矛盾做起。”

  2024年4月,宝丰县闹店镇发生了一起因家庭琐事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村民董某阳、董某辉两兄弟酒后因琐事到姑父张某家中理论。当时,张某的亲戚关某正带着母亲董某来走亲戚。双方见面后,先是言语上发生争执,然后很快升级为肢体冲突,局面直到民警赶到才得以控制。经鉴定,关某和董某受轻微伤,董某阳伤情较重,为轻伤二级。同年6月18日,宝丰县公安局以关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向宝丰县检察院提请批捕。一次平常的走亲戚,却把自己“走”成了犯罪嫌疑人,这让关某一家难以接受,开始不断信访。

  伤情白纸黑字,办案符合程序,为何还信访不断?该案由谷英格包案审查,控申检察官联合值班律师、当事人的乡邻及近亲属共同参与矛盾化解。经过三轮调解,双方于今年春节前夕签订当事人和解协议。据谷英格介绍,宝丰县检察院选聘“一贤三老一代表一委员”担任法律监督联络员,联合该县360余名网格员,构建“检察官+法律监督联络员+网格员”联合化解信访模式,通过检察官讲法、网格员明理、村干部说情,促使当事人放下恩怨、化解矛盾,增强法治意识。

  近年来,宝丰县检察院受理各类来信来访113件,促成息诉罢访107件。浸润法治智慧的创新探索,让该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点名接访+人大联络”做对“关键题”

  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那么如何让群众满意?“只有把准群众需求,及时为其解难,才能让法治力量直达基层。”在郏县检察院,平顶山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林海与全国模范检察官马俊欣共同接待信访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释法说理,直到信访人及其家属的态度有了明显缓和。

  据了解,王林海每次下基层都要带案接访。在平顶山市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一沓沓便民联系卡整齐排列,上面检察官的职务、联系方式清晰明了,供群众点名接访。2024年,平顶山市两级检察院检察长带头接访70件105人。除了用足用活点名接访、公开听证等多元解纷方式,面对很多来访群众“只诉苦,不陈情,有怨气,没证据”的现实情况,平顶山市检察机关也有解题方案。

  “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将罂粟壳用作偏方、未办理采伐证就砍树等情况时有发生。检察院把公开听证会开到人大代表联络点,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普法教育,也让代表更充分地了解检察工作,便于和检察官一起化解矛盾纠纷。”河南省人大代表马永涛对叶县检察院创新推行的“上门听证+现场普法”办案模式十分推崇。

  汝州市检察院将辖区2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个区域,各设置一处法律监督基层联络点,由“一贤三老”(乡贤、老教师、老兵、老干部)、代表委员、涉农检察联络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组成联络员队伍,与检察人员共同开展工作。

  去年以来,平顶山市两级检察院依托法律监督基层联络点,把公开听证会开到人大代表联络点和村民议事堂18次,检察官与人大代表、信访工作人员联合“会诊”复杂疑难案件。2024年底,该做法入选河南省检察机关人大监督推动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优秀案事例。

  “司法救助+多元帮扶”做实“加分题”

  司法救助,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温情。

  2024年12月,平顶山市湛河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时,发现被害人重伤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的司法救助线索。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该院检察官立即进行实地走访,前往被害人住所核查其家庭状况。经查,被害人父母年老体弱,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孩子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妻子要照料重伤的被害人无法就业,全家陷入生存危机。

  针对上述情况,湛河区检察院开启司法救助绿色通道。2025年1月17日,该院向被害人家属发放了司法救助金,并同步对接民政、妇联等部门,为被害人报销后续治疗费用,为被害人妻子提供居家客服岗位培训、安排灵活就业岗位。

  面对因案致贫、因案致困的当事人,平顶山检察人坚持做到“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一些怎么办、多做几件暖心事”,以如我在诉之心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4年7月,武某与妻子关某争吵时情绪失控,拿着菜刀砍击对方。幸亏14岁的儿子小武冲入房间夺刀制止,才避免了更严重后果的发生。经鉴定,关某头面部、上肢多处创伤,两处损伤构成轻伤一级。该案移送平顶山市卫东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检察官发现嫌疑人患脑梗导致偏瘫,需要持续接受治疗,且案发时有未成年人在场,如此极端事件很容易造成其心理创伤。

  针对武某的身体状况,卫东区检察院要求看守所落实医疗保障措施,通过驻所检察室进行动态跟踪,安排针对性治疗保障其合法权益。在案件定性方面,办案检察官通过现场血迹分布三维重建、刀具砍击轨迹分析等技术手段,再结合小武的相关证言,认为武某的行为已涉嫌故意杀人罪(未遂)。检察官耐心释法,促使武某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

  2025年1月,检察官回访发现,关某因伤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卫东区检察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仅用3天便完成司法救助金的审批和发放。同时,检察官联合妇联、社区工作人员,对小武进行专业心理干预。经多方努力,今年3月,小武重返校园,回归正常生活。该案办结后,卫东区检察院联合社区、妇联建立家庭矛盾预警机制,全力推动家事纠纷源头治理,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定期排查隐患、开展法治宣传等举措,有效预防家庭暴力犯罪。

  “人民检察根植于人民,服务在基层。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鹰城一派好‘枫’景。”王林海表示。

来源:检察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