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解密四川“国宾馆”

金牛坝,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西北部,西华街道金牛大道以东,其地理位置优越,东约500米紧靠茶店子(原是成都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约300米毗邻今三环立交,西连金泉街,延衔犀浦镇(犀指犀牛),故历史上,金泉、金牛、犀牛有“三宝”之地说。



金牛宾馆内金牛雕塑(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在水丰土沃,地涌甘泉的居家上风宝地金牛坝,就有这样一座文化地标——始建于1957年的金牛宾馆,是金牛的历史建筑,也是成都的文化名片,更是四川的“国宾馆”。

这座神秘的“国宾馆”,其来历、馆名、建筑、故事都大有来头!一起来看看~



金牛宾馆(图源:国宾金牛)

立体的红色历史掌故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金牛宾馆曾几易其名。金牛坝招待所、成都市26号信箱、四川省委第五招待所、蓉城宾馆……不同的名字,见证了金牛宾馆的发展与变革。

将时钟拨回到20世纪,金牛宾馆的故事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讲起。1950年1月,成都县人民政府成立,设址茶店子。同年5月,成都县人民政府迁至金牛坝。1952年4月,成都县撤销,该驻地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改为“四川省第一干部疗养院”,并陆续扩建。



1939年1月,国民政府在金牛坝修建“成都行辕宿舍”,命名为“新生村”,即金牛宾馆所在地。图片为民国时期金牛坝新生村平面图(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据《成都市金牛区志(1960—1990)》载,1956年6月,“四川省第一干部疗养院”迁走,其驻地改建为“中共四川省委金牛坝招待所”。1958年到1959年间,招待所在所内大量开垦生荒地,种苹果、棉花、油菜、红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其中,部分耕地作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干部的劳动试验田,至1980年退耕还林为止。





金牛宾馆大门和广场旧貌(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因保密要求,1957年至1972年,金牛坝招待所对外使用成都市26号信箱。因一度属于军管,此地曾称“四川省委第五招待所”。1976年至1978年,更名为“蓉城宾馆”。1978年5月,蓉城宾馆正式启用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金牛宾馆”馆名,全称为“四川省委金牛宾馆”。1980年5月,更名为“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牛宾馆”至今。



20世纪90年代的金牛宾馆(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名字在变,红色基因不变,光荣使命不改。金牛宾馆是接待各国政要和国家领导人的“国宾馆”,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政务接待基地和会议服务中心。几十年来,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西哈努克、布什等外国元首都曾下榻这里。

金牛宾馆既是金牛的红色印记,又是金牛区的发展变革的历史见证,堪称一本立体的红色历史掌故。2022年,金牛宾馆入选四川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金牛宾馆内部( 图源:国宾金牛)

“根正苗红”!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下榻地

金牛坝招待所所在地,原是一片长满青松、银杏、古楠的大林盘。据《金牛宾馆馆史资料汇编》载,1938年至1944年,日军曾空袭轰炸成都31次,这里曾是国民政府行营疏散区。1945年,此地修建了几栋平房别墅,成为地方官僚、商贾等住所。1953年,成为中共四川省委的疗养院。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归国途径成都曾在此下榻,成为金牛坝招待所接待的第一位中央首长。

1956年,四川省委决定将金牛坝招待所建成具有当时一流水准的、接待中央领导、高级外宾和召开高级会议的庭院式招待所。1957年,金牛坝招待所翻新后建成四川省内最大的园林别墅式宾馆,拥有西楼、小礼堂、平房和游泳池等设施设置。

1958年春,成都平原上,麦苗青青随风荡,金黄的油菜花开得灿烂。刚修建一新的金牛坝招待所(现金牛宾馆)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都会议)在此召开。

1958年3月4日,毛泽东主席乘专机飞抵成都,住进金牛坝招待所平房(现金牛宾馆银杏庄)。3月5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时任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周颐陪同下绕城游览成都,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成都。毛泽东在招待所住了23天。

几十年后,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下榻的平房,终于有了个雅致的名字。2002年5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下榻时,四周有很多高大参天的银杏树,当时正值银杏树发新芽,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江泽民同志欣然提笔为平房提名“银杏庄”,此名沿用至今。





修缮后的银杏庄(图源:国宾金牛)

2013年,包含银杏庄、张大千故居、俱乐部礼堂在内的金牛宾馆历史建筑,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馆两制”,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

金牛宾馆也深受邓小平的“偏爱”。自1957年建馆以来,邓小平曾9次下榻这里。



邓小平同志与金牛宾馆员工亲切交谈(图源:国宾金牛)

1978年1月,邓小平同志出访缅甸归来,下榻金牛宾馆。宾馆有关领导嘱咐工作人员,找个机会请邓小平同志为宾馆题写一个馆名。某日,邓小平午睡后和家人一块儿到宾馆园子里去散步,陪同的宾馆有关人员趁机向他提出写馆名的请求。

晚饭后,邓小平回到办公室,进门一眼就看见办公桌上规规整整地摆放着纸笔墨砚。他笑着说:“硬是要写嗦,我那字太差,写出来见不得人。”邓林在一旁热心地说:“人家宾馆给你服务那么多次,每次来就像回家一样。要写,你那字见得人的。”

邓小平笑了,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笔,欣然挥毫,写下“蓉城宾馆”四个字。然后他又退后两步,看了看,又将笔蘸了蘸墨,写下了“金牛宾馆”四个字。最后,邓小平将两幅字对照比较了一下,说:“还是‘金牛宾馆’好!”就这样,经历了几次变更以后,金牛宾馆拥有了如今的馆名。



邓小平题写的“金牛宾馆” (图源:国宾金牛)

1980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金牛宾馆看望为宾馆义务作画的十多位画家,欣赏他们的作品。因是内部画展,作品全都没有托裱,有的挂在绳子上,有的摆在地上,除了留下一条通道外,全屋子都被画作占满了。

在众多作品中,首先映入邓小平眼帘的是画家们合作的一幅《好猫图》,该画的寓意取自邓小平的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邓小平说,这幅画真有意思!后来,他还在摆放在地上的几幅“特写”的大熊猫画前停步良久。他倒背着双手,微弯着腰,一幅一幅看得非常仔细。画中一只只大熊猫或坐或卧,或啃竹笋或相依相偎,形态憨厚可爱,引得邓小平不时地微笑、点头。欣赏完后,邓小平对四川国画的创作实力给予了很高评价。



1980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金牛宾馆欣赏四川画家的作品(图源:国宾金牛)

现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园林,已经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参观,欣赏这个园林如画、历史厚重的宾馆。它的“对外开放”要归功于邓小平的指示。据说,邓小平在下榻金牛宾馆期间曾指出:“这里长时间不住人,要改变,开放或半开放嘛。”1986年2月,邓小平一家在金牛宾馆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返京前,他又嘱咐:“金牛宾馆要逐步开放,不能老样子,搞封闭服务。”





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金牛宾馆(图源:国宾金牛)

此后,金牛宾馆逐渐改为“一馆两制”,除确保省委省政府指令性接待任务外,其余时间均对外开放。和其他宾馆一样,金牛宾馆按市场化模式经营,获取的利润可以用于宾馆维护,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又拓展了事业发展。

翠湖荷花、林间飞雀、廊桥亭楼

在四川最大的园林别墅式宾馆

金牛宾馆一步一景,处处是景

雄伟典雅的川派园林

雕栏玉砌间流淌着千年蜀韵

曲径通幽处沉淀了历史记忆

好似将《蜀川胜概图》的笔墨丹青

化作可居可赏的桃源秘境

这座有口皆碑的“国宾馆”

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金牛宾馆景色(图源:国宾金牛)

参考资料:

1.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成都市志大事记》.

2.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成都市金牛区志(1960—1990)》.

3.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亲历·五十年金牛记忆》.

4.《金牛宾馆馆史资料汇编》.

来源:方志金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