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调整补充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人才库成员情况公示》,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莫斯敏同志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人才库”


莫斯敏

锡山区人民检察院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一级检察官

自2015年7月公益诉讼试点以来,莫斯敏同志始终坚守在基层公益诉讼办案一线,承办案件260余件,获全国首届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江苏省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获评江苏省(公益诉讼类)检察业务专家,入选江苏省检察研究人才库。

攻坚

典型案例成效显著

◆清晨的河边微风拂面,偶尔几只水鸟划过天际,不少居民选择在这里晨练。谁也想不到,几年之前,这里还是大家避之不及的地方。


◆2019年,锡山区人民检察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依托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高效发现影响近3万居民的跨三个行政区的劣V类黑臭河道问题线索。


◆为解决“跨区域”办案难题,莫斯敏带领团队通过无人机实地调查,固定跨域边界实况,夯实证据基础。随后开展跨部门圆桌磋商,促进跨区域共管共治,以检察建议推动各区分治模式向区域联动模式转变,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跟进监督,确保整改效果。2020年,河道周边又恢复鸟语花香,俨然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结合办案感悟,莫斯敏认为长三角地区溪河湖荡密集,应该从“事后治理”向前延伸至“事前预防”。该院通过建立水域环境公益损害风险防控机制为抓手,推动全区56条河道得以治理,积极回应群众“绿水青山”“岸清水美”新需求。2020年10月,该案以排名首位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莫斯敏积极承办跨省市疑难复杂案件,善于运用数字检察赋能,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办案,努力彰显公益诉讼制度价值,2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7起案件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深耕

理论研究成果突出

◆“努力让实践经验提炼上升为具有建设性的理论建议,再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办案期间,莫斯敏从未停止思考,努力深耕专业理论研究,有幸参与由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领衔的最高检理论研究课题,相关观点被吸纳到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加强公益诉讼的《决定》中,为助推公益诉讼立法贡献了锡山智慧。


◆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检察履职办案基本价值追求,多年来,莫斯敏常态化对办案实践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她主笔撰写最高检课题、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江苏省检察院理论研究课题5项;在《人民检察》等法学综合性知名期刊发表文章11篇;自主研发3门课程,并赴国家检察官学院授课2次、各省检察官学院分院及政法院校授课8次。


◆“检察官的价值在于与民同心,与民同行。”维护公益的路上,莫斯敏始终坚守检察初心,展现检察担当,在一次次案件办理中凝聚智慧结晶,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贡献解题新思路。

创新

数字检察亮点频现

◆自2017年起,莫斯敏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研发模型12个,助推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治理65次,项目获评全国政法智慧检务十大解决方案、优秀创新案例。相关论文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一等奖,相关做法入选江苏省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莫斯敏认为,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必须要围绕中心工作谋划,才能真正发挥检察护航地方发展的作用。2022年,最高检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定为重点专案。莫斯敏坚持以数字革命带动新时代检察实践创新,“区块链+长江船舶污染专案模型”获全国第二届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运用卫星遥感模型与上级院一体化办理的案件被最高检评为高质效案件。


◆坚持与民“益”路前行,莫斯敏用法律与温情织就生态保护网。她创建“宛山益”公益诉讼品牌,依托“检察公益损害预防和修复基地”等平台广泛开展公益认养、公益劳动等环境替代修复活动,为200余家企业精准开展普法宣讲,向3000余人次开展普法教育。


来源:锡山检察

【第2461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