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布了3张大量垃圾漂浮在海上的图片,并写道:太平洋上的“中国礼物”。指责中国对太平洋污染负有责任。
然而对图片进行反向搜索后可以发现,这些图均为在网上流传多年的旧图或P过的图,其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第一张图是美国自然摄影师伊桑·丹尼尔斯在2017年7月上传的旧图,拍摄于印度尼西亚四王群岛附近。
第二张图则是水下摄影师卡罗琳·鲍尔2017年在“脸书”发布的。根据鲍尔的描述及相关媒体报道,这些图片拍摄于洪都拉斯北部罗阿坦岛附近,是大西洋属海的一部分。2017年11月,法新社在调查此事时采访了洪都拉斯奥莫阿市副市长莱昂纳多·塞拉诺,后者将这些垃圾归咎于邻国危地马拉。
而特朗普发布的第三张图其实是一张后期合成的图片。图片的左半部分是美联社照片,展示的是在美国加州组装的用于收集太平洋塑料垃圾的一种浮动围栏装置,右半边的图片则属法新社所有,是鲍尔拍摄的位于洪都拉斯附近加勒比海域的垃圾带组图中的另一张。图像鉴定工具显示第三张图右半部分亮度异常,存在明显编辑痕迹。
美国《纽约时报》、法新社等媒体指出,特朗普使用的图片早在2017年已被核实过真实来源,与太平洋和中国无关。国际环保组织批评其行为“阻碍全球环保合作”,并强调美国年均向海洋排放150万吨塑料垃圾,远超中国。
联合国环境署数据显示,太平洋垃圾带主要由洋流环流形成,涉及多国排放和航运废弃物,并非单一国家责任。
特朗普此举被普遍认为是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美国正面临经济压力和贸易战反噬,其关税政策导致通胀加剧、零售业受损,引发企业强烈反对。通过制造外部敌人,特朗普试图塑造“捍卫美国利益”的形象,并为贸易谈判增加筹码。
类似手法并非首次出现。疫情期间的“中国病毒论”、贸易战中的虚假数据均体现其通过虚假信息转移焦点的惯用手段。该事件暴露了美国政治叙事与经济现实的割裂。特朗普试图以篡改图片制造舆论工具,却反衬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环保治理中的不可替代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合作而非对抗才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