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在中美贸易战烽烟四起、全球局势动荡加剧之际,美国政府再下一步棋,派出前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企业界“老将”庞德伟(戴维·珀杜)出任驻华大使。4月29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2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庞德伟的任命案。这位现年75岁的老牌共和党政客,将在中美关系最为紧绷的时刻,代表特朗普政府进驻北京。这不仅是一场人事任命,更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信号:特朗普的对华强硬姿态,正在从白宫延伸至华盛顿以外的每一个战略节点。
庞德伟是谁?在成为联邦参议员前,他并非外交专家,而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企业精英,曾在锐步、萨拉·李、百事公司等多个跨国巨头担任高管,并在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城市有过长期工作经验。乍一看,这样的履历似乎能带来“熟悉中国”的好处,但细究之下,却是另一个信号的投射,华尔街精英、共和党鹰派、对中国经济持高度警惕甚至敌意的代言人。
他的企业经验,意味着他深谙全球供应链体系,也熟知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因如此,他比谁都更清楚如何“精准打击”中国的产业核心;而作为特朗普圈内人之一,其立场从未温和。在任参议员期间,他不仅公开支持对中国加征关税,还多次在演讲中将中国描述为“系统性对手”“操纵市场的掠夺者”。这位对中国毫无好感、且言辞激烈的政客,如今成为驻华最高代表,难道不是一种蓄意挑衅?
而庞德伟的任命并非一帆风顺,在参议院的表决中,有29名议员投下反对票,比例之高,反映出华盛顿内部对这项任命的分歧。这说明,即使在以对华强硬为主旋律的当前美国政坛,也有人担心庞德伟的到来会进一步激化中美之间本已紧张的外交关系。但在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算盘中,这些顾虑显然不值一提。对他们来说,庞德伟正是“冲得上、顶得住、打得狠”的那种人。
这一人事安排发生的时间点也极为微妙。就在近一个月内,美国对中国加征了新一轮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中国则以125%反制,双边贸易战再度升级至前所未有的烈度。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不断鼓动盟友停止使用中国卫星服务、限制中国科技产品出口,甚至鼓励多国“去风险”以排除中资项目。这种背景下任命一位强硬派出使中国,意味着华盛顿已经不再追求所谓的“外交缓冲”,而是直接将对华政策彻底军事化、工具化,连驻外机构也被纳入大国对抗的前线。
庞德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外交缓冲垫”,而是“战略执行员”。他与白宫核心圈的关系极为密切,是特朗普政治理念的忠实拥护者。这意味着,他不会像传统职业外交官那样保持姿态,而更可能是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定点延伸”与“执行代理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中美之间通过大使馆渠道进行有效对话的可能性,进而令误判、冲突的风险进一步上升。
虽然庞德伟尚未抵达北京,但其政治背景、发言风格以及任命背后的战略意图,已让人对未来的中美外交互动前景不抱太大幻想。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之间有限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压缩,而对抗、脱钩、制裁、围堵的关键词,将更多地成为双边关系的主旋律。
一些外媒将庞德伟称作“商业强人”“对华斗士”,这其实是一种美化包装。在当前局势下,派出庞德伟,是白宫在对华牌局上掀桌子的信号,是对“和平竞争”话术的最后告别。在中美已经走入“战略摊牌期”的大背景下,庞德伟的上任,可能不会带来任何缓解,反而更像是火上浇油。外交已不再是沟通,而成了压迫;使者也不再是桥梁,而成了指挥棒。庞德伟的到来,也许意味着中美关系,真的要进入最寒冷的“冰封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