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李源菁 2025-04-27 10:54:49
近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一块仅5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公示认领,引发关注和讨论。(详见《青岛地铁口5平米“神秘土地”无人认领 逾期将收归国有》),虽这块地的面积只有约5平方米,因权属不明进入法定确权程序,但是相关部门严格依法办理,不因面积微小而简化流程。看似“小题大做”的行政行为,恰恰体现了法治社会程序正义,凸显了城市治理的严谨。
据了解,这一地块位于青岛市四川路的一处人行道上,旁边是黄色盲道,经实地测量,地块面积约5平米,没有任何建筑物或绿地花草,附近有一所驾校,但驾校方面也不清楚这块地是谁的。从常年生活附近的居民得知,轮渡附近早年间都以住房大院为主,当年的幸福楼就在这里,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周围都已经拆迁了,现在就留下轮渡这一个地方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15个工作日内无人主张将认定为无主国有土地。
轮渡附近处于老城区,青岛老城区城市更新治理更需要严谨性。历史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结合尤为重要,自2022年青岛启动城市更新三年攻坚以来,青岛以“绣花功夫”推进系统改造:累计完成41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修缮,让中山路两侧42处建筑重现“红瓦绿树”风采;崂山区腾出了大量低效用地,盘活了近2000亩土地用于发展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重点企业入驻,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如此,青岛通过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文件,形成了分类保护和要素保护相结合的特色保护体系,创新建立了针对历史城区、街区防灾减灾的评估体系和保护规划体系,并在2024年获评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性,有温度的法治和程序正义同样不可缺少。近年,青岛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青岛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指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翻阅案例还真不少……青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在全省首创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制度,6年来办理免罚案件5100余件,轻微免罚一方面给予市场主体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市场主体充分感受到监管部门执法的“温度”,真切做到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青岛市中级法院坚持小案不小办,对“小伤大治”行为不予鼓励、不予支持,倡导邻里和睦相处、友善共处;西海岸新区通过设立潮汐摊点,为菜农等提供集中售卖点,既满足农民的售卖需求,又方便市民购买,为流动摊贩的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解决方案;青岛创新推出的涉企行政复议审理模式,帮助企业及时纠正错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自2022年以来青岛累计开展特色普法活动25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精心选树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文艺作品等形式,深入挖掘和宣传阐释守诚信、崇正义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5平方米的地虽小,能在一个城市细微之处凸显出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意识,不断在执法中融入智慧与创新元素,才能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法治社会建设保驾护航,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信网评论员 陆云琦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